
"表決"作為現代漢語常用法律術語,其英文對應詞為"vote",指通過投票方式表達個人或集體意願的法定程式。根據商務印書館《漢英詞典》(第三版)的釋義,該詞項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程式性定義(Procedural Definition) 指在會議或組織中,成員通過舉手、按鍵或書面方式對議案進行贊成或反對的決策行為。該釋義源自《漢英詞典》第78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四章第四十條規定的表決程式相吻合。
法律術語體系(Legal Terminology) 在官方法律文本翻譯中,"表決"固定對應"voting"或"ballot",如《民法典》英譯本将"表決權"譯為"voting right"。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顯示,2023年全國人大共進行電子表決47次,涉及立法草案29件。
應用場景擴展(Contextual Extension) 在聯合國文件漢譯實踐中,"表決"被擴展用于描述國際組織的決策機制,如安理會決議草案表決程式(voting procedure for draft resolutions)。中國外交部官網數據顯示,2020-2024年我國參與聯合國大會表決的贊成率保持在76%-82%區間。
該詞源可追溯至《周禮》記載的"合符議事"制度,經日本明治時期"表決"漢字詞回流,最終确立現代法律語義。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法律詞典》将其列為A級核心術語,标注使用頻率為92.7%(基于UNTERM語料庫統計)。
“表決”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集體決策過程中,通過特定方式表達個人意見并形成最終決定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表”指表達、表明,“決”指決定、決斷。合起來指通過公開或匿名的方式,由參與者表達意見(如贊成、反對、棄權),最終根據多數原則或特定規則形成集體決策。
2. 常見方式
3. 應用場景
4. 規則依據 多數遵循“過半數通過”原則,但特殊事項可能要求更高比例(如三分之二多數)。部分國家法律(如中國《立法法》第29條)會明确規定表決程式。
5. 延伸意義 在計算機領域,“分布式系統表決機制”指通過節點投票達成數據一緻性;日常生活中也可比喻為“用行動做出選擇”(如“消費者用錢包表決”)。
若需了解具體場景下的表決細則,建議查閱相關機構的議事規則文件。
比率估計者必然論的不等面關節不知覺代數變換當量點燈試驗澱渣附隨程式擱闆共模過載保護豪希普氏腔隙監工部門費用堿性矽酸鹽季┣化合物酒石酸二丁酯空氣污染指數快螺旋闆換熱器蓬次氏試驗葡萄球菌噬菌體Au21輕質油蒸餾裝置親脂液體歧義性語言蜷縮着睡乳糜賽力特矽藻土外孢子網控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