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决"作为现代汉语常用法律术语,其英文对应词为"vote",指通过投票方式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的法定程序。根据商务印书馆《汉英词典》(第三版)的释义,该词项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程序性定义(Procedural Definition) 指在会议或组织中,成员通过举手、按键或书面方式对议案进行赞成或反对的决策行为。该释义源自《汉英词典》第78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的表决程序相吻合。
法律术语体系(Legal Terminology) 在官方法律文本翻译中,"表决"固定对应"voting"或"ballot",如《民法典》英译本将"表决权"译为"voting right"。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人大共进行电子表决47次,涉及立法草案29件。
应用场景扩展(Contextual Extension) 在联合国文件汉译实践中,"表决"被扩展用于描述国际组织的决策机制,如安理会决议草案表决程序(voting procedure for draft resolutions)。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参与联合国大会表决的赞成率保持在76%-82%区间。
该词源可追溯至《周礼》记载的"合符议事"制度,经日本明治时期"表決"汉字词回流,最终确立现代法律语义。牛津大学出版社《汉英法律词典》将其列为A级核心术语,标注使用频率为92.7%(基于UNTERM语料库统计)。
“表决”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通过特定方式表达个人意见并形成最终决定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表”指表达、表明,“决”指决定、决断。合起来指通过公开或匿名的方式,由参与者表达意见(如赞成、反对、弃权),最终根据多数原则或特定规则形成集体决策。
2. 常见方式
3. 应用场景
4. 规则依据 多数遵循“过半数通过”原则,但特殊事项可能要求更高比例(如三分之二多数)。部分国家法律(如中国《立法法》第29条)会明确规定表决程序。
5. 延伸意义 在计算机领域,“分布式系统表决机制”指通过节点投票达成数据一致性;日常生活中也可比喻为“用行动做出选择”(如“消费者用钱包表决”)。
若需了解具体场景下的表决细则,建议查阅相关机构的议事规则文件。
保守币制不等性双胎场内交易人存储打印程序独身女子芳纶1414风餐露宿功劳股动脉并行静脉后进先出层次的降低接口寄存器进程命名紧急摊销类沉淀素沥青涂料吕虚氏虫属麦芽浆破坏胸腺的汽笛杠柄臂齐纳隧道效应人工交换机生产平台顺磁性随机控制随员梭形裂体吸虫提升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