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hinese (vegetable) tallow; sapium fat
桕油(jiù yóu)是中國傳統植物油脂之一,特指從烏桕樹(Sapium sebiferum)種子中提取的油脂。該詞在漢英詞典中常譯為“Chinese tallow tree oil”或“Sapium sebiferum oil”,其定義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植物學定義
桕油來源于烏桕樹的種皮和種仁,根據提取部位不同分為兩類:種皮熬制的固态“皮油”(含24-26%棕榈酸)和種仁壓榨的液态“梓油”(含80%亞油酸)。烏桕樹作為中國特有經濟樹種,在長江流域廣泛種植。
化學成分
現代研究表明,桕油富含三萜類化合物、脂肪酸甘油酯及天然抗氧化成分,其碘值約170-187gI₂/100g,皂化值190-205mg KOH/g,具有獨特的理化特性。
傳統與現代應用
曆史上桕油用于制造蠟燭、肥皂及中藥膏劑,《本草綱目》記載其“解毒殺蟲”功效。現代作為生物柴油原料,其甲酯化産物十六烷值達51,符合GB/T 20828标準。
文化價值
烏桕樹在《詩經·唐風》中已有記載,南宋《橘錄》詳述其榨油工藝,2016年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優先保護物種。
桕油(拼音:jiù yóu)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油脂,具體解釋如下:
桕油又稱“桕脂”“皮油”,是通過加工烏桕籽(學名:Sapium sebiferum)的中果皮獲得的白色脂肪物質。它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油脂之一,尤其在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有較長的應用曆史。
其主要成分是棕榈酸和油酸的甘油酯,化學性質穩定,常溫下呈固态或半固态。這種成分特點使其適合工業加工,例如制造脂肪酸、甘油等。
桕油與“梓油”(從烏桕種仁提取的液體油)常被并稱為“桕梓油”,兩者成分和用途不同,需注意區分。
更多詳細信息可參考相關化學工業或植物學資料,部分内容整理自線上詞典及百科類網頁。
冰染染料齒形惡性肉芽腫弗倫克耳氏腺哈格納氏袋海洋無線電指标電台後極性内障華回火制止器借貸利息接管經濟差距技術專家拉力負荷淋巴營養脈沖頻率毛皮浮動保險鉛樹棋盤花去蠟器色酚AS-G舌扁桃體審查指控視頻處理機十資形吻合順序關系松石訴訟程式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