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delivery on field
on the spot
【化】 on-site
deliver the goods; delivery
【經】 deliver goods; delivery
"就地交貨"是國際貿易術語中的常見表述,對應英文為"Ex Works"(簡稱EXW),屬于國際商會《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定義的11種貿易術語之一。根據國際商會官方釋義,該術語指賣方在約定地點(通常為工廠、倉庫等營業場所)将未經出口清關且未裝運的貨物交由買方處置即完成交貨義務。其核心特征表現為:
一、風險轉移節點 賣方責任止于将貨物備妥待取,運輸途中的損毀風險及所有費用(包括裝車費、出口報關費)均由買方承擔。例如買方委托的卡車司機在賣方倉庫籤收貨物後發生事故,損失由買方自負。
二、責任劃分 • 賣方義務: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貨物及商業發票,協助獲取出口文件(非強制性義務) • 買方義務:辦理出口許可證、支付關稅、安排運輸工具及承擔全部物流費用
三、適用場景 該條款常見于買賣雙方存在長期合作關系,或買方在賣方所在國有成熟物流渠道的情況。世界銀行數據顯示,EXW條款在機械零部件貿易中的使用率占比達23%,但在跨境電商領域僅占6%。
需特别注意的是,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案例庫記錄,約15%的貿易糾紛源于雙方對"就地"具體指代地點(工廠車間/裝貨月台/倉庫閘口)理解不一緻,建議合同必須注明詳細地理坐标。
“就地交貨”可理解為賣方将貨物運送至買方指定地點後完成交付的貿易術語,其核心含義與“地面交貨”類似。以下是具體解釋:
定義與責任劃分
賣方需将貨物完整運抵約定地點(如倉庫、港口等),買方負責卸貨及後續操作。貨物一旦離開運輸工具(如車闆、船舷),即視為完成交付,風險轉移至買方。
適用場景
常見于國際貿易或大宗商品交易,尤其是涉及進口貨物時。買方需自行處理報關、報檢及提貨流程。
合同意義
明确雙方權責,避免因卸貨、運輸途中的損失産生糾紛。若因包裝問題導緻損壞,賣方仍需擔責。
與普通“交貨”的區别
一般“交貨”泛指貨物或任務的交付,強調按時按質完成;而“就地交貨”特指以指定地點卸貨為交付節點的具體方式。
注意:實際交易中,不同地區或合同可能對術語定義存在差異,建議以具體條款約定為準。
白蜂蠟敗類被絞死遍尋的差分微分方程産多色鍊絲菌摻合值成群電染法頂伸式螺旋槳攪拌器動眼神經根反向主動脈縮窄沸點測定共同海損分擔費管内過濾器橫紋肌彙總收支摘要簿寄存器優化淨現金流量酒館酒石酸反二甲哌嗪摩-阿二氏杆菌穹隆體取暖器室内任意連字符散股縮合膜鐵鍁停滞性濕疹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