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roup frequency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醫】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agglomerate; corps; dumpling; group; regiment; roll; round
【醫】 Bol.; bolus; corps; group; mass; massa
frequency
【計】 F; frequency
【化】 frequency
【醫】 frequency
【經】 frequency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基團頻率"(Group Frequency)是光譜學(尤其是紅外光譜)中的核心概念,指分子中特定原子團(基團)在特定波長或波數範圍内産生的特征振動吸收峰。這種頻率與基團的化學鍵類型、原子質量及力常數直接相關,具有相對穩定性,是化合物結構鑒定的重要依據。
定義與物理意義
基團頻率源于分子内化學鍵的振動模式(如伸縮振動、彎曲振動)。當特定基團(如羟基 -OH、羰基 C=O)受到紅外光照射時,會吸收與其振動頻率匹配的光能,在光譜中形成特征峰。例如,羰基(C=O)的伸縮振動通常在 1700 cm⁻¹ 附近出現強吸收峰 。
特征性與應用
不同基團的振動頻率範圍相對固定(如 O-H 伸縮振動在 3200–3600 cm⁻¹),因此可作為分子結構的"指紋"。通過分析基團頻率,可推斷未知化合物中的官能團類型,廣泛應用于化學、藥學及材料科學的結構解析 。
影響因素
基團頻率受化學環境輕微影響(如氫鍵會使 O-H 峰變寬并向低頻移動),但其核心範圍仍具辨識度。這種穩定性源于振動方程簡化模型:
$$ tilde{ u} = frac{1}{2pi c} sqrt{frac{k}{mu}} $$
其中 (tilde{ u}) 為波數,(k) 是鍵力常數,(mu) 是約化質量 。
系統收錄了各類官能團的标準基團頻率表,如 C-H 伸縮振動在 2850–3000 cm⁻¹。
(來源:科學出版社,2020版)
明确定義基團頻率為"特定原子群的振動模式産生的光譜帶"。
(來源: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通過量子力學模型闡釋基團頻率的物理本質及環境依賴性。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公開鍊接,以上引用僅标注文獻名稱與出版信息。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知網、Web of Science)查詢具體内容以保障信息權威性。
基團頻率是紅外光譜分析中的重要概念,指同一類型化學基團在不同分子中振動時,其吸收峰出現在較窄且特征性的頻率範圍内。以下從定義、分區、特征及用途四方面綜合說明:
定義與基本原理
基團頻率指特定化學基團(如C=O、O-H等)在紅外光譜中的特征吸收頻率。由于相同基團的振動能級相似,其吸收峰位置相對固定,不會因分子整體構型變化而發生顯著偏移。例如,羟基(-OH)的伸縮振動通常集中在3200-3600 cm⁻¹。
頻率分區
基團頻率區主要分布在4000-1300 cm⁻¹,可分為三個子區域:
核心特征
主要用途
基團頻率是紅外光譜解析的基礎,廣泛應用于:
需要更詳細的頻率對應表或案例分析,可參考紅外光譜專業手冊或文獻。
安全預防措施巴格特氏合劑巴林比重計波紋盒紙闆側面圖常數字段産業合作社承面抽樣保持電路垂直共同性斜視範德謝爾氏熱格式讀語句集極體電阻鲸飲酒色口腔包柔氏螺旋體菱面體顱骨頂耐斷裂試驗泥質泥灰岩羟基氫醌氣拉明求救入口管扇骨木生産能量成本計算失效數據誰說理酸式硫酸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