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後攣縮英文解釋翻譯、脊髓灰質炎後攣縮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ostpoliomyelitic contracture
分詞翻譯:
脊髓的英語翻譯:
spinal cord
【醫】 caudex dorsalis; chorda spinalis; dorsalis medulla; funis argenteus
medulla spinalis; myel; myel-; myelo-; myelon; spinal cord
spinal marrow; vertebra
灰質的英語翻譯:
【醫】 cinerea; gray; gray matter; gray nuclei; gray substance; polio-
substantia cinerea; substantia grisea
炎的英語翻譯:
burning hot; inflammation
【醫】 inflammation;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hlogo-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攣縮的英語翻譯:
contracture; crispation
【醫】 contraction; contracture
專業解析
脊髓灰質炎後攣縮(Post-Poliomyelitis Contracture)是指個體在罹患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症)後,進入後遺症期時出現的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發生病理性縮短、僵硬,導緻關節活動範圍(Range of Motion, ROM)永久性受限的一種繼發性病變狀态。其核心病理機制在于脊髓灰質炎病毒選擇性破壞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造成相應肌肉群失神經支配,導緻肌肉萎縮、肌力不平衡。長期肌力失衡及廢用,加之可能的異常姿勢代償,最終引發軟組織纖維化、粘連和攣縮。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 脊髓灰質炎 (Jǐsuǐ Huīzhì Yán): Poliomyelitis /ˌpoʊlioʊˌmaɪəˈlaɪtɪs/。一種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導緻弛緩性癱瘓。
- 後 (Hòu): Post- /poʊst/。表示時間或順序上在…之後,此處指脊髓灰質炎急性期過後進入的後遺症階段。
- 攣縮 (Luánsuō): Contracture /kənˈtræk.tʃər/。指肌肉、肌腱或其他軟組織因纖維化、瘢痕形成或長期縮短而失去正常彈性,導緻關節活動受限的病理狀态。
關鍵特征與機制
- 失神經支配與肌肉萎縮: 脊髓灰質炎病毒破壞運動神經元,導緻其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經信號,發生神經源性肌萎縮(Neurogenic atrophy)。肌纖維數量減少、體積縮小。
- 肌力失衡: 不同肌群受累程度不一,拮抗肌群間力量失衡。例如,小腿後側腓腸肌-比目魚肌(踝跖屈肌)攣縮強于胫骨前肌(踝背屈肌),導緻足下垂(Equinus deformity)。
- 廢用與適應性縮短: 癱瘓或肌力減弱的肢體活動減少,肌肉和結締組織長期處于縮短位置,發生適應性改變。膠原蛋白沉積增加,組織彈性下降,逐漸固定于縮短狀态。
- 纖維化與粘連: 慢性炎症反應和缺乏牽拉刺激促使軟組織内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粘連,進一步限制關節活動。
- 繼發于姿勢與生物力學改變: 為代償肌力不足或維持平衡,患者常采用特定姿勢(如屈髋、屈膝行走),長期維持異常體位加速了特定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攣縮進程。
常見部位與表現
攣縮最常見于下肢承重關節及受重力影響顯著的肌肉群:
- 踝關節: 跖屈攣縮(足下垂)。
- 膝關節: 屈曲攣縮。
- 髋關節: 屈曲、内收或外展攣縮。
- 肩關節: 内收、内旋攣縮。
- 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 屈曲攣縮也可能發生。攣縮導緻關節僵硬、活動困難,影響步态、坐立、轉移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增加疼痛和繼發骨關節退變的風險 。
管理原則
管理重點在于預防和延緩進展,包括:
- 規律牽拉與關節活動度訓練: 維持軟組織長度和關節活動性。
- 肌力訓練(針對未受累或部分受累肌肉): 改善肌力平衡。
- 矯形器應用: 如踝足矯形器(AFO)對抗足下垂,維持功能位。
- 姿勢管理與活動調整: 避免長時間固定于不利姿勢。
- 物理療法(熱療、水療等): 改善組織延展性。
- 手術治療: 對于嚴重、固定的攣縮,可能需行肌腱延長術、關節囊松解術或截骨矯形術 。
參考資料來源: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Post-polio syndrome: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ost-polio-syndrome (關于脊髓灰質炎後綜合征及後遺症的一般信息)
- Mayo Clinic - Post-polio syndrome: Symptoms & cause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ost-polio-syndrome/symptoms-causes/syc-20355669 (提及肌無力、萎縮及關節問題)
- UpToDate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poliomyelitis and post-polio syndrom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poliomyelitis-and-post-polio-syndrome (詳細病理生理及并發症,需訂閱訪問)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 Post-Polio Syndrome: Inform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 https://www.cdc.gov/polio/what-is-polio/pps-providers.htm (管理建議,包括攣縮處理)
網絡擴展解釋
脊髓灰質炎後攣縮是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患者因神經損傷和肌肉失衡導緻的關節活動受限及軟組織僵硬現象,屬于常見後遺症之一。以下從定義、成因、臨床表現及治療等方面綜合解釋:
1.定義與核心機制
脊髓灰質炎後攣縮是由于病毒破壞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導緻肌肉失神經支配,引發肌肉萎縮、筋膜變性及骨骼發育異常,最終形成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韌帶)的纖維化縮短,限制關節正常活動。這種攣縮多發生于下肢(如膝關節、髋關節)和足部,常伴隨骨骼畸形。
2.主要成因
- 神經損傷:病毒直接損害脊髓前角細胞,導緻肌肉失去神經支配,逐漸萎縮(去神經性萎縮)。
- 肌肉失衡:癱瘓肌肉與正常肌肉力量不均,長期牽拉導緻關節受力異常。
- 廢用性改變:長期缺乏運動使肌肉和筋膜發生變性、纖維化,進一步加重攣縮。
- 生長發育影響:兒童患者骨骼生長與肌肉萎縮速度不匹配,導緻骨骼畸形(如短縮、旋轉)。
3.典型臨床表現
- 關節畸形:如膝關節屈曲攣縮(可能伴外翻或内翻)、髋關節外展外旋畸形、馬蹄内翻足等。
- 活動受限:關節僵硬,無法完全伸展或屈曲,影響行走及日常活動。
- 繼發問題:長期攣縮可導緻脊柱側彎、步态異常,甚至心肺功能下降。
4.治療與幹預
- 保守治療:早期通過物理治療(如拉伸、支具固定)延緩攣縮進展。
- 手術矯正:
- 兒童:輕度攣縮可行肌腱延長術或關節囊松解術。
- 成人:嚴重畸形需截骨術(如股骨髁上反屈截骨)恢複關節力線。
- 康複訓練:術後結合運動療法增強肌力,改善功能。
5.預後與注意事項
攣縮多為不可逆損傷,需早診斷、早幹預。患者需定期評估骨骼發育(尤其兒童),避免畸形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在發病數十年後出現“脊髓灰質炎後綜合征”,表現為肌無力加重或新發攣縮,需長期隨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手術方案或康複方法,可參考來源網頁。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愛因斯坦化當量定律鋇吞咽檢查波形卷發不漏氣膠管層次草圖數據儲壓器粗軋輥代碼閱讀器單州漏盧二巯基丁二酸酯二烯同型物法定估價非隨身載運的行李功能管理簡表歸航雷達海關進口虹彩二醛茴香腈集束電壓集體防衛礦渣堆籠式磨機亂博心陸地生物學顱内壓母質的錢币形的算後檢查程式酸基離子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