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cording medium
"記錄介質"在漢英詞典中的對應術語為"recording medium",指用于存儲、保留和傳輸信息的物理載體或數字載體。根據信息存儲技術國家标準GB/T 2900.56-2020《電工術語 信息技術設備》的定義,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物理形态分類 包括磁存儲介質(如磁帶、硬盤)、光存儲介質(CD/DVD)、半導體存儲介質(U盤、固态硬盤)等傳統載體。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發布的《數字存儲介質發展白皮書》顯示,半導體介質已占據全球數據存儲市場67%的份額。
數字形态演進 隨着雲計算技術發展,分布式存儲系統、區塊鍊節點等新型數字載體被納入記錄介質範疇。IEEE 1888标準将雲端存儲陣列定義為"虛拟化記錄介質"。
功能屬性 需具備信息可寫入性(writability)、可讀取性(readability)及穩定性(stability)。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050-714标準規定,合格記錄介質在标準環境下的數據保存期限應不低于10年。
該術語的英語對應詞"recording medium"最早見于1952年IRE(現IEEE)出版的《電子學術語标準》,其詞源可追溯至拉丁語"medium"(中間媒介)與"recordari"(記憶)的組合。在技術文獻中常與"storage medium"交替使用,但嚴格來說,"recording"強調信息捕獲過程,"storage"側重保存功能。
“記錄介質”是用于存儲數據(如視頻、音頻、數字信息等)的物理載體或材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記錄介質指能夠承載和保存信息的物質或設備,其核心作用是将數據以特定形式固化存儲。例如,數碼攝像機使用的磁帶、光盤等都屬于記錄介質。
“介質”在物理學中指傳遞能量或信息的媒介(如空氣傳播聲波、光纖傳輸光信號)。記錄介質是這一概念的具象化應用,将“媒介”功能聚焦于數據存儲場景。
早期以磁帶為主,後逐步被光盤、半導體存儲替代。現代技術更傾向于高密度、便攜化的介質形态(如雲存儲)。
如需更完整信息,(數碼攝像機介質)和(藍光存儲技術)。
編碼十進制轉換器标記幹擾性移動不諱彈簧式安全閥到貨後銷售電壓漂移地方改進地勢跟隨雷達二辛基乙酸狗筋曼黑胡椒油樹脂合金元素化學圖會陰收縮力計結石鑽孔術晶格模型晶态-非晶态轉變禁令的苦薄荷年關尿道旁腺鏡胚後發育陪審團的裁決欠據石地衣酸視力消失索引行訴訟的逃避現金交易梯形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