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編方式英文解釋翻譯、聯編方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binding mode
分詞翻譯:
聯的英語翻譯:
couplet; join; unite
【醫】 sym-; syn-
編的英語翻譯:
plait; raddle; weave
方式的英語翻譯:
way; fashion; pattern; system
【計】 action; M; mode
【醫】 mode; modus
【經】 mode; modus; tool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語境下,“聯編方式”主要對應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術語“binding” 或更具體地說“binding method/time”,指程式中将标識符(如變量名、函數名)與其對應的實體(如内存地址、代碼段)關聯起來的方法或時機。其核心含義在于建立名稱與實際計算資源之間的映射關系。根據關聯發生的不同階段和機制,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靜态聯編 (Static Binding / Early Binding)
- 定義:在程式編譯階段(而非運行時)即确定标識符(如函數名、變量名)與具體實現(如函數代碼、内存地址)的關聯關系。編譯器基于已知的類型和上下文信息完成解析。
- 特點:
- 高效性:關聯關系在運行前已固定,執行時無需額外查找,速度快。
- 确定性:關聯關系在編譯時即确定,行為可預測。
- 基于類型:通常依賴于變量或表達式的靜态類型(聲明時的類型)。
- 典型應用:
- 普通函數調用(非虛函數)。
- 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的地址綁定。
- 操作符重載(在編譯時根據操作數類型确定調用哪個版本)。
- 權威參考:計算機科學經典教材《編譯原理》(龍書)詳細闡述了符號表管理和地址綁定在編譯過程中的作用(Alfred V. Aho, Monica S. Lam,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 Compiler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Tools, 2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2006. 第2章、第7章)。
二、動态聯編 (Dynamic Binding / Late Binding)
- 定義:在程式運行階段(Runtime)才确定标識符(特别是函數名)與具體實現代碼的關聯關系。具體調用的函數取決于對象的實際類型(而非聲明類型)。
- 特點:
- 靈活性:支持多态(Polymorphism),允許程式根據運行時對象類型決定行為。
- 運行時開銷:需要在運行時查找正确的函數地址(通常通過虛函數表 vTable 實現),比靜态聯編稍慢。
- 基于對象:關聯關系取決于對象在運行時的實際類型。
- 典型應用:
- 面向對象編程中的虛函數調用:這是動态聯編最核心的應用場景。通過基類指針或引用調用虛函數時,實際執行的是派生類重寫的版本。
- 某些動态類型語言中的方法調用。
- 權威參考:IEEE 标準術語表(IEEE Std 610.12-1990)将 “binding” 定義為 “The process of associating an attribute with a name” 或 “The time at which such association occurs”。動态聯編是實現運行時多态的關鍵機制(IEEE Computer Society.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IEEE Std 610.12-1990)。
核心概念總結
特征 |
靜态聯編 (Static Binding) |
動态聯編 (Dynamic Binding) |
發生時機 |
編譯時 (Compile-time) |
運行時 (Run-time) |
決定因素 |
标識符的靜态類型 |
對象的實際類型 |
效率 |
高 |
相對較低(有運行時查找開銷) |
主要目的/優勢 |
效率高、行為确定 |
實現多态、提高代碼靈活性 |
典型應用 |
非虛函數調用、變量地址綁定 |
虛函數調用(多态的核心) |
理解“聯編方式”的關鍵在于把握關聯發生的時機(編譯時 vs 運行時)和關聯的依據(靜态類型 vs 實際類型),以及由此帶來的效率與靈活性之間的權衡。在面向對象編程中,動态聯編是實現多态性這一核心特性的技術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聯編方式”的詳細解釋如下:
聯編方式(Binding Mode) 是編程中用于确定程式操作調用與執行代碼間映射關系的機制,主要分為兩類:
一、靜态聯編(Static Binding)
- 定義:在程式編譯階段完成函數或操作與具體代碼的關聯,又稱早期聯編(Early Binding)。
- 特點:
- 基于指針/引用類型确定調用(如函數重載、運算符重載)。
- 編譯時即可确定代碼地址,執行效率高。
- C++中默認采用靜态聯編,例如普通函數調用和非虛類成員函數。
- 示例:
void func(int a) {}// 編譯時确定調用地址
void func(double b) {}
二、動态聯編(Dynamic Binding)
- 定義:在程式運行時确定具體調用代碼,又稱晚期聯編(Late Binding)。
- 特點:
- 基于對象實際類型進行調用(通過虛函數實現)。
- 需要虛函數表(vtable)支持,靈活性高但效率略低。
- 用于實現多态性,例如父類指針調用子類重寫的方法。
- 示例:
class Base { virtual void show()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void show() override {} };
Base* obj = new Derived();
obj->show(); // 運行時确定調用Derived::show()
兩種方式的對比
特性 |
靜态聯編 |
動态聯編 |
确定時機 |
編譯階段 |
運行階段 |
實現機制 |
函數名重載、模闆 |
虛函數、繼承體系 |
效率 |
高(無運行時開銷) |
較低(需查虛函數表) |
靈活性 |
低(代碼固定) |
高(支持多态) |
如需進一步了解應用場景或技術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讨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靶理論巴斯德氏效應泊位條款布勒德耳氏白線參差唱頭催化酶活度計氮醇脂酶苊烯訪分母高度功率整流器不着火繼電器固定職業國内駕駛執照哼哼哈哈厚角組織角弓反張肌醇尿靜态衰減近關節的金錢交易聚4-甲基-1-戊烯可轉換核素曆史學派氯代甲氧苯氨冒險嘗試莫爾加尼氏綜合征損毀忝罰權圖形橫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