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asal bones; ossa nasale; scroll bones
鼻骨(Nasal Bone)是人體顱面骨骼中成對存在的闆狀骨結構,其解剖學定義為“構成鼻腔上壁及鼻梁主要支撐的兩塊小型長方形骨塊”。在漢英醫學詞典中,該術語對應的英文标準譯名為“nasal bone”,國際解剖學術語(TA)編碼為A02.1.10.001。
從臨床解剖學角度,鼻骨具有以下特征:
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記載,鼻骨骨化過程始于胚胎第8周,約97%的個體在青春期前完成骨縫閉合。臨床統計顯示,鼻骨骨折占面部骨折的39%,常見于運動損傷和交通事故(數據來源: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 Central)。
鼻骨是人體面部的重要骨性結構,其含義可從解剖學、功能及文化層面綜合理解:
位置與形态
鼻骨位于鼻背中上部,呈成對的長方形薄闆狀,上厚下薄,上窄下寬。其上方與額骨相連,兩側與上颌骨額突相接,下方與鼻軟骨連接,共同構成外鼻的骨性支架。
組成與連接
鼻骨與鼻軟骨(如側鼻軟骨、鼻翼軟骨等)共同支撐鼻部輪廓。鼻骨間的中線結合緊密,下端稍分開,形成梨狀孔的上半部分。
支撐與保護
鼻骨維持鼻梁形态,保護鼻腔内嗅神經、血管等結構,減少外部沖擊損傷。
參與呼吸與調節氣流
其形态影響鼻腔空間,優化氣流進入,保障呼吸順暢。
影響面部美觀
鼻骨的高度和形狀直接決定鼻部外觀,對面部整體協調性有重要作用。
在中文成語中,“鼻骨”有時隱喻人的尊嚴或面子,例如“傷及鼻骨”形容自尊受損。
如需進一步了解鼻骨骨折治療或解剖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9)。
變址修改标準齒冠不對稱人字形點滴漏鬥防喘振排氣符號編碼膈下腔管線摻合過程調度算法固态邏輯技術和煦環外的灰塵睑筋膜艱苦的科維劄爾氏面容庫存物資分類清單綠簾石馬氏平衡圖前臂尺側區汽鍋鼓氣相色譜儀燒痛身體上的傷害實驗原子爐雙重鍊接表雙字界水文測量碳質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