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蕩"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呈現多維度語義特征,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核心義項:
一、行為放縱的負面含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行為放蕩不羁,不受約束",對應英文譯詞"dissolute"和"licentious"(商務印書館,2016)。該詞常與道德評判相關聯,《新漢英大辭典》特别标注其貶義屬性,強調其包含"道德敗壞"的内涵(外研社,2010)。
二、生活狀态的客觀描述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提供中性釋義"遊手好閑",對應英文短語"loaf around",指無固定職業的生活狀态(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漢英版補充"nomadic lifestyle"的譯法,側重地理空間的流動性特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三、物理運動的具象表達 在專業詞典《漢英科技大詞典》中,"浪蕩"被賦予物理學專業術語含義,特指電磁波在傳輸線中的反射現象,對應英文專業術語"wave fluctuation"(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英漢電子通信科技詞彙》進一步明确其應用場景,專指波導管内的駐波狀态(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
語義演變方面,根據《漢語大詞典》曆史語料庫顯示,該詞原初指"水波蕩漾"的自然景象(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宋代開始衍生出行為放縱的比喻義,至明清小說中完成語義轉移。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其語義場已覆蓋行為倫理、生活狀态、物理運動三個維度(《中國語言學報》2019年第3期)。
“浪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含義及用法:
行為遊蕩不務正業
指無所事事、四處閑逛的生活狀态。例如:“他終日浪蕩,毫無人生目标。”
注:此義項最早見于宋代姜夔《契丹歌》的“一春浪蕩不歸家”,形容長期漂泊不歸的狀态。
言行放縱不檢點
多用于形容行為輕浮、不受約束的人。例如:“浪蕩公子”“行為浪蕩”。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線上詞典源鍊接。
暴烈的藏書待續多小腦回汞氫火花氣隙換流器關稅征收固質海浮石間接活動記錄儀器假脫機系統用戶程式解封節律基利安氏試驗絕對壓力開市羅阿絲蟲性皮下腫猛拉模糊線性規則譜線輪廓茄鐮孢菌素乳食的沙漠十三碳級烷試用除數收入財富陶瓷烘炙外圍分配排隊烷氧羰基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