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征收英文解釋翻譯、關稅征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ustoms collection
分詞翻譯:
關稅的英語翻譯: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經】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征收的英語翻譯:
impose; assess upon; collect; levy; toll
【經】 collection; levy
專業解析
關稅征收(Customs Duty Collection)指海關依法對進出口貨物征收稅款的行為,涵蓋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
-
關稅(Tariff)
指主權國家對進出關境的貨物課征的流轉稅,屬于間接稅範疇。其法律依據主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及《進出口關稅條例》。征收目的包括保護國内産業、調節國際貿易、增加財政收入等。
-
征收(Collection)
指海關依據稅則歸類、完稅價格審定及原産地規則,計算并強制收取稅款的過程。需經過申報、審核、計稅、繳納四個階段,由海關總署統一管理。
二、征收流程
- 申報:進口商提交報關單、發票、提單等單據。
- 審價:海關根據《審價辦法》核定完稅價格(如成交價格、相同貨物價格等)。
- 歸類:依據《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 Code)确定稅率。
- 計稅:計算公式為:
$$
text{關稅} = text{完稅價格} times text{關稅稅率}
$$
$$
text{增值稅} = (text{完稅價格} + text{關稅}) times text{增值稅率}
$$
- 繳納:納稅人通過銀行或電子支付系統繳款後提貨。
三、法律依據
- 《海關法》第五十三條:明确海關征稅職權(來源:中國人大網法律庫)。
- WTO《海關估價協議》:規範成員國審價标準(來源:世界貿易組織官網)。
- 《進出口關稅條例》:細化稅率適用、減免稅規則(來源:國務院行政法規庫)。
四、特殊情形
- 反傾銷稅:針對低價傾銷進口商品加征(例:歐盟對華光伏産品反傾銷稅)。
- 暫定稅率:根據年度《關稅實施方案》動态調整(來源:財政部關稅政策文件)。
- 自貿協定優惠:如RCEP項下符合原産地規則的貨物可享稅率減免。
網絡擴展解釋
關稅征收是指一國海關依據法律規定,對通過其關境的進出口貨物和物品課征的稅收。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關稅的定義與範圍
關稅是國家主權的體現,其征收對象為進出口貨物和進境物品。關境通常與國境一緻,但若存在自由港、保稅區等特殊區域,關境可能小于國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關稅征收需遵循規範程式,維護貿易秩序和國家利益。
二、征收目的
- 保護國内産業
通過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削弱其競争力,為本國産業(如汽車制造、農業等)創造發展空間。
- 增加財政收入
關稅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曆史上美國等國家曾高度依賴關稅支持財政。
- 調節貿易平衡
通過稅率調整控制進出口規模,例如對奢侈品征收高關稅以減少進口,改善貿易逆差。
- 政策工具
用于反制不公平貿易行為(如傾銷、補貼),或實現環保、社會公平等目标(如對高污染産品征稅)。
三、征收方法與标準
關稅的計稅方式主要有四種:
- 從量稅
按貨物計量單位(重量、數量等)征收,公式為:
$$text{從量稅額} = text{貨物數量} times text{單位從量稅}$$
例如:每升啤酒征收5元,進口1000升則稅額為5000元。
- 從價稅
按貨物價值比例征收,最常見且靈活。
- 混合稅
同時采用從量和從價标準,綜合計算稅額。
- 選擇稅
從量或從價中選較高者征收,用于限制低價商品進口。
四、法律依據與管理
中國關稅征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明确規定了稅目、稅率、稅收優惠及法律責任。海關負責具體執行,包括審查完稅價格、打擊走私等。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4、6、7、10)。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