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模鑄造法英文解釋翻譯、蠟模鑄造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ost wax process
分詞翻譯:
蠟模鑄造的英語翻譯:
【化】 investment casting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蠟模鑄造法(Lost-wax Casting)的漢英詞典式解析
一、術語定義
蠟模鑄造法(Lost-wax Casting),中文亦稱失蠟法或熔模精密鑄造,是一種通過熔化并排空蠟質模具形成空腔,再注入熔融金屬制造複雜金屬部件的工藝。其核心步驟為:蠟模制作→包覆耐火材料→熔蠟→澆鑄金屬→脫殼精整。
二、工藝原理詳解
- 制蠟模(Wax Pattern Fabrication)
用蜂蠟、合成蠟等材料手工或注塑成型,精确複制目标零件的幾何形狀,可組合多個蠟件形成澆注系統。
- 組樹與制殼(Assembly & Shell Building)
将蠟模焊接至蠟制澆道,逐層塗覆耐火漿料(如矽溶膠+锆英粉)并撒砂,形成5-10mm厚的高強度陶瓷型殼 。
- 脫蠟與焙燒(Dewaxing & Firing)
高溫蒸汽或熱水熔失蠟模(回收率達90%),型殼經800-1100℃焙燒去除殘餘蠟質并增強強度 。
- 澆鑄與清理(Casting & Finishing)
将液态金屬(常用不鏽鋼、高溫合金)注入預熱型殼,冷卻後震碎外殼,切割澆道并噴砂抛光。
三、典型應用場景
- 航空航天:渦輪葉片(壁厚可薄至0.5mm)、發動機複雜構件
- 醫療:人工關節、手術器械(表面粗糙度Ra≤3.2μm)
- 藝術品:青銅雕塑(如故宮青銅器修複)、珠寶首飾
- 工業:泵閥殼體、齒輪等小批量精密件
四、技術優勢與局限
優勢:
- 尺寸精度達CT4-CT7級(國标GB/T 6414)
- 可鑄壁厚0.5mm、孔徑1mm的極複雜結構
- 材料利用率超95%,近淨成形減少機加工
局限:
- 周期長(單件約2-7天)
- 成本高,適于小批量精密件
- 大型鑄件(>50kg)良品率下降
權威參考來源:
- 《鑄造手冊:特種鑄造》(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編)
- ASM Handbook Volume 15: Casting (ASM International)
- 國際鑄造技術雜志(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 美國鑄造協會技術報告(AFS Transactions)
網絡擴展解釋
蠟模鑄造法(又稱失蠟鑄造或熔模鑄造)是一種精密金屬成型工藝,主要用于制造形狀複雜、精度要求高的金屬零件。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基本原理
- 核心原理:通過蠟質模型制作鑄模,加熱後蠟模熔化流出,形成空腔,再注入金屬液冷卻成型。
- 别名:因蠟模在過程中被“熔失”,故稱失蠟法,現代工業中多用于精密鑄造。
二、工藝流程(分5步)
-
制作蠟模
- 使用低溫石蠟(58°C–62°C)或中溫蠟(70°C–80°C)混合聚乙烯等硬化劑制成蠟模。
- 現代工藝可通過3D打印直接成型蠟模,提升複雜結構的精度。
-
制殼(沾漿、撒砂)
- 蠟模表面多次蘸塗耐火漿料(如水玻璃、矽溶膠與細砂混合物),并撒布耐火砂,形成多層外殼。
-
脫蠟與焙燒
- 加熱至蠟熔化流出,形成空腔;再高溫焙燒殼模以增強強度。
-
澆注金屬液
- 将熔融金屬(如鋼、鋁合金等)注入空腔,冷卻後脫殼得到鑄件。
-
後處理
三、分類與技術分支
-
按工藝分
- 實心模法:傳統方法,適用于簡單結構。
- 陶殼模法(主流):多次沾漿撒砂形成薄殼,適合複雜精密零件。
-
按材料分
- 低溫蠟-水玻璃工藝:成本低,適合一般零件。
- 中溫蠟-矽溶膠工藝:精度更高,用于航空航天等高要求領域。
四、應用領域
- 工業領域:汽車發動機零件、醫療器械、航空部件、精密儀器等。
- 傳統工藝:青銅器、珠寶首飾、鐵壺等複雜藝術鑄造。
五、優勢與局限性
- 優點:
- 可制造複雜形狀、薄壁小孔零件;
- 適用多種金屬材料,精度達±0.1mm。
- 局限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技術參數,可參考來源(工藝分類)及(實心模與陶殼模對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暴風雪被竊物品不穩的參差調諧濾波器常規處理腸體腔産業合作社導出控制電纜護套二溴丙二酸分層澆口感應吸收帶號脈紅外線氣體分析器化學結構叫價期間截狀的局域平衡遼磷酸铵鈉母親的生物滲透試驗費用雙本位制數字繪圖機伺服乘法器縮短作業停止信號拖欠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