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tmospheric cooling tower
【醫】 air-cooling
pagoda; tower
【化】 column
【醫】 tower
空氣冷卻塔(Air Cooling Tower)是一種通過空氣與水的熱交換實現介質降溫的工業設備,其核心功能是将攜帶餘熱的水流在塔體内部分散後,利用自然或強制通風方式降低水溫。以下為詳細解釋:
定義與原理
根據《英漢工程技術詞典》(2018年版),空氣冷卻塔屬于熱交換裝置,采用"逆流式"或"橫流式"設計,通過填料層增加水與空氣接觸面積。當熱水噴灑至填料表面時,部分水分蒸發吸收汽化潛熱,同時流動空氣帶走顯熱,實現雙重冷卻效應。
結構組成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标準指出,典型裝置包含配水系統、PVC填料層、收水器、風機系統及鋼結構框架。部分工業型冷卻塔配置變速風機,可根據負荷自動調節風量,提升能效20-35%。
應用領域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該設備在以下場景應用廣泛:
漢英術語對照
《新漢英科技詞典》定義:
空氣冷卻塔 = Air Cooling Tower (ACT)
冷卻溫差 = Approach (出口水溫與環境濕球溫度差)
飄水損失 = Drift Loss (0.005-0.02%循環水量)
性能參數
根據GB/T 7190.1-2018國家标準,關鍵指标包括:
$$
Q = k times A times Delta T_{lm}
$$
式中Q為散熱量,k為傳熱系數,A為有效換熱面積,ΔT_lm為對數平均溫差。
空氣冷卻塔是通過空氣流動實現散熱的熱交換裝置,主要用于不需要水蒸發散熱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原理
通過強制或自然通風,利用空氣與高溫設備或流體(如水)的直接接觸進行熱交換。與濕式冷卻塔不同,它不依賴水蒸發吸熱,而是以對流散熱為主,適用于缺水環境。
結構特點
應用場景
分類定位
屬于冷卻塔大類中的幹式冷卻塔分支,與濕式冷卻塔形成互補。在公稱分類中常與“涼水式”并列,代表兩種主流散熱方式。
提示:空氣冷卻塔與常規冷卻塔的關鍵區别在于散熱方式,前者更依賴空氣對流而非水的蒸發相變,因此耗水量低但散熱效率相對受限,需根據具體工況選擇。
按容量首的含量苯噻啶标準源波道與波道連接不和達耳道夫氏試驗定期檢驗斷帶停機多位鎖存廢溶液封閉液體甘露酒古馬夫提夫氏細胞蛤貝後效應化學電池互補晶體管放大器恢複管理記名債券昆克氏成套穿刺針擴張尿道刀淋巴管造口術臨界情形麥芽汁培養基歐姆缺牙隙手控複位糖漿狀的土質的猥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