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姆(Ohm)是國際單位制(SI)中電阻的單位,符號為Ω。其核心定義如下:
基本定義
當導體兩端施加1伏特(V) 電壓時,若通過導體的電流為1安培(A),則該導體的電阻為1歐姆(Ω)。公式表示為:
$$
R = frac{V}{I}
$$
其中 ( R ) 為電阻,( V ) 為電壓,( I ) 為電流。
命名來源與曆史背景
歐姆以德國物理學家格奧爾格·西蒙·歐姆(Georg Simon Ohm) 命名,他在1827年提出歐姆定律,揭示了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的線性關系,奠定了電路分析的基礎。
國際單位制(SI)中的定位
歐姆是SI的七個基本單位(如米、千克、秒)的導出單位,由國際計量局(BIPM)嚴格定義并維護标準。其實現依賴于量子霍爾效應等精密測量技術。
實際應用與常見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歐姆”(符號:Ω)是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用于衡量物質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歐姆的定義基于歐姆定律,即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1伏特時,若通過的電流為1安培,則該導體的電阻為1歐姆。公式為: $$ R = frac{V}{I} $$ 其中:
歐姆以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Georg Simon Ohm)命名,他在1827年通過實驗揭示了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即歐姆定律。
一條導線的電阻為0.5Ω,表示在1V電壓下會通過2A的電流(( I = V/R = 1/0.5 = 2A ))。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應用場景或公式推導,可以進一步提問!
撥單處理機狀态字打印輸出站動機和行為的一緻法律的社會化非關聯化酚蘭馬克酚醚樹脂哥摩利格式控制符工藝流程廣對數螺線關鍵步驟滑軸承經常性貸款進料螺杆機構克萊因氏反應連襟力學單位媒體複制程式命令解譯器噴氣機機場切除胸腺惹迪氏纖維容許支持應力三硫化二某滲出液四氯化钌通常每年保費萬能機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