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諾格臘茲基氏培養基英文解釋翻譯、維諾格臘茲基氏培養基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Winogradsky's culture-medium
分詞翻譯:
維的英語翻譯:
dimension; maintain; preserve; thought; tie up
【化】 dimension
諾的英語翻譯:
promise; yes
格的英語翻譯: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計】 lattice
茲的英語翻譯:
at present; now; this
基的英語翻譯: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醫】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培養基的英語翻譯:
【化】 culture medium
【醫】 culture media; culture medium; culture-medium; media; medium
nutrient medium
專業解析
維諾格臘茲基氏培養基(Winogradsky's Medium)是一種用于培養特定微生物(尤其是硝化細菌和自養微生物)的合成培養基,由俄國微生物學家謝爾蓋·維諾格拉茨基(Sergei Winogradsky)于19世紀末發明。該培養基的核心特點是不含有機碳源,迫使微生物利用無機物(如二氧化碳、铵鹽)進行生長,常用于研究土壤和水體中的化能自養菌。
一、術語解析與命名來源
-
漢英對照
- 中文全稱:維諾格臘茲基氏培養基(或譯“維諾格拉茨基培養基”)
- 英文全稱:Winogradsky's Medium
- 命名依據:以發明者謝爾蓋·維諾格拉茨基(Sergei Winogradsky)的姓氏命名。維諾格拉茨基是微生物生态學奠基人之一,其研究開創了化能自養菌和硝化作用領域。
-
核心設計原理
培養基通過模拟自然貧營養環境,僅提供無機鹽(如磷酸鹽、硫酸鎂)和特定電子供體(如硫化氫、铵鹽),迫使微生物依賴化能合成(chemosynthesis)或光能自養生長。
二、培養基組成與功能
典型配方(示例)
成分 |
濃度(g/L) |
功能 |
磷酸氫二鉀(K₂HPO₄) |
1.0 |
磷源與緩沖劑 |
硫酸鎂(MgSO₄·7H₂O) |
0.5 |
鎂源與硫源 |
氯化铵(NH₄Cl) |
1.0 |
氮源(供亞硝化菌利用) |
碳酸鈣(CaCO₃) |
0.1 |
碳源(CO₂緩釋)與pH緩沖 |
硫酸亞鐵(FeSO₄) |
微量 |
鐵源(輔助電子傳遞) |
關鍵特性
- 選擇性:抑制異養菌生長,富集硝化細菌(如Nitrosomonas、Nitrobacter)、硫氧化菌(如Thiobacillus)等。
- 生态模拟:常用于研究氮循環(铵→亞硝酸鹽→硝酸鹽)及硫循環過程。
三、應用場景與科學意義
- 環境微生物學研究
用于分離土壤/水體中的自養菌,揭示微生物在元素循環(如氮、硫)中的作用。
- 硝化作用實驗
通過監測亞硝酸鹽/硝酸鹽積累,量化硝化菌活性(例如:EPA标準方法中用于水質評估)。
- 教學示範
在微生物學實驗中展示微生物代謝多樣性(如光能自養與化能自養的對比)。
參考文獻
- Winogradsky, S. (1889). Recherches sur les organismes de la nitrification. Annales de l’Institut Pasteur. (原始配方與機理)
- Madigan, M.T., et al. (2018).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5th ed. Pearson. (培養基的現代應用)
-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ASM). Microbiology Education Resources: Winogradsky Column Protocol (标準實驗方法)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Nitrogen, Ammonia Method 350.1 (環境監測标準)
(注:部分文獻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通過學術數據庫檢索标題獲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維諾格臘茲基氏培養基”(Winogradsky's Medium)是以俄國微生物學家謝爾蓋·維諾格臘茲基(Sergei Winogradsky)命名的培養基,主要用于研究土壤和水體中的特定微生物類群(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由于用戶提供的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及該培養基的詳細信息,以下解釋基于知識庫補充:
-
用途
該培養基專門用于培養化能自養菌和異養菌,尤其是參與硫循環、氮循環的微生物。例如,硫氧化細菌或硝化細菌能在這種培養基中富集并代謝特定無機物。
-
成分特點
- 通常不含有機碳源,僅提供無機物(如硫化氫、铵鹽)作為能量來源。
- 可能含有硫化物、硫酸鹽或硝酸鹽等,模拟自然環境中微生物的生存條件。
- 有時會添加碳酸鈣緩沖pH值,維持微生物生長環境的穩定性。
-
科學意義
維諾格臘茲基通過設計此類培養基,首次證明了微生物在自然物質循環中的關鍵作用,例如硫細菌的化能合成過程。他的研究為微生物生态學奠定了基礎。
若需具體配方或實驗方法,建議查閱微生物學專業文獻或《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等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黯然本期利潤操作鍵擦洗劑到達目的地價格到庭候審副屈肌高速直流斷路器廣播中繼線過冷度鍵盤選擇交互介質基本用戶經濟立法計算機自動測量和控制标準類型特性表連帶保證人亮度标度龍門吊毛蟲牛磺膽酸鈉判定計算臍囊液人壽保險公司栅極抑振電阻聲全息圖輸出放大器陶瓷制品停止時間同位素标記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