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诺格腊兹基氏培养基英文解释翻译、维诺格腊兹基氏培养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Winogradsky's culture-medium
分词翻译:
维的英语翻译:
dimension; maintain; preserve; thought; tie up
【化】 dimension
诺的英语翻译:
promise; yes
格的英语翻译:
case; division; metre; square; standard; style
【计】 lattice
兹的英语翻译:
at present; now; this
基的英语翻译: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医】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培养基的英语翻译:
【化】 culture medium
【医】 culture media; culture medium; culture-medium; media; medium
nutrient medium
专业解析
维诺格腊兹基氏培养基(Winogradsky's Medium)是一种用于培养特定微生物(尤其是硝化细菌和自养微生物)的合成培养基,由俄国微生物学家谢尔盖·维诺格拉茨基(Sergei Winogradsky)于19世纪末发明。该培养基的核心特点是不含有机碳源,迫使微生物利用无机物(如二氧化碳、铵盐)进行生长,常用于研究土壤和水体中的化能自养菌。
一、术语解析与命名来源
-
汉英对照
- 中文全称:维诺格腊兹基氏培养基(或译“维诺格拉茨基培养基”)
- 英文全称:Winogradsky's Medium
- 命名依据:以发明者谢尔盖·维诺格拉茨基(Sergei Winogradsky)的姓氏命名。维诺格拉茨基是微生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其研究开创了化能自养菌和硝化作用领域。
-
核心设计原理
培养基通过模拟自然贫营养环境,仅提供无机盐(如磷酸盐、硫酸镁)和特定电子供体(如硫化氢、铵盐),迫使微生物依赖化能合成(chemosynthesis)或光能自养生长。
二、培养基组成与功能
典型配方(示例)
成分 |
浓度(g/L) |
功能 |
磷酸氢二钾(K₂HPO₄) |
1.0 |
磷源与缓冲剂 |
硫酸镁(MgSO₄·7H₂O) |
0.5 |
镁源与硫源 |
氯化铵(NH₄Cl) |
1.0 |
氮源(供亚硝化菌利用) |
碳酸钙(CaCO₃) |
0.1 |
碳源(CO₂缓释)与pH缓冲 |
硫酸亚铁(FeSO₄) |
微量 |
铁源(辅助电子传递) |
关键特性
- 选择性:抑制异养菌生长,富集硝化细菌(如Nitrosomonas、Nitrobacter)、硫氧化菌(如Thiobacillus)等。
- 生态模拟:常用于研究氮循环(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及硫循环过程。
三、应用场景与科学意义
-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
用于分离土壤/水体中的自养菌,揭示微生物在元素循环(如氮、硫)中的作用。
- 硝化作用实验
通过监测亚硝酸盐/硝酸盐积累,量化硝化菌活性(例如:EPA标准方法中用于水质评估)。
- 教学示范
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展示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如光能自养与化能自养的对比)。
参考文献
- Winogradsky, S. (1889). Recherches sur les organismes de la nitrification. Annales de l’Institut Pasteur. (原始配方与机理)
- Madigan, M.T., et al. (2018).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5th ed. Pearson. (培养基的现代应用)
-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ASM). Microbiology Education Resources: Winogradsky Column Protocol (标准实验方法)
-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Nitrogen, Ammonia Method 350.1 (环境监测标准)
(注:部分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标题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维诺格腊兹基氏培养基”(Winogradsky's Medium)是以俄国微生物学家谢尔盖·维诺格腊兹基(Sergei Winogradsky)命名的培养基,主要用于研究土壤和水体中的特定微生物类群(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由于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中未直接提及该培养基的详细信息,以下解释基于知识库补充:
-
用途
该培养基专门用于培养化能自养菌和异养菌,尤其是参与硫循环、氮循环的微生物。例如,硫氧化细菌或硝化细菌能在这种培养基中富集并代谢特定无机物。
-
成分特点
- 通常不含有机碳源,仅提供无机物(如硫化氢、铵盐)作为能量来源。
- 可能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或硝酸盐等,模拟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 有时会添加碳酸钙缓冲pH值,维持微生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
科学意义
维诺格腊兹基通过设计此类培养基,首次证明了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例如硫细菌的化能合成过程。他的研究为微生物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若需具体配方或实验方法,建议查阅微生物学专业文献或《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等权威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