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icronutrient fertilizer; trace-element fertilizer
微量元素肥料(Micronutrient Fertilizer)指含有植物必需但需求量極少的營養元素的肥料,主要用于預防或矯正作物因缺乏這些元素引發的生理障礙。根據國際農業标準,其核心特征如下:
漢英釋義
中文“微量元素肥料”對應英文“Micronutrient Fertilizer”或“Trace Element Fertilizer”,指含鐵(Fe)、鋅(Zn)、錳(Mn)、銅(Cu)、硼(B)、钼(Mo)、氯(Cl)等元素的肥料。這些元素在植物體内含量通常低于0.01%,但參與酶激活、光合作用等關鍵生理過程(如硼促進花粉管伸長,鋅合成生長素)。
與大量元素肥料區别
區别于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Macronutrient Fertilizers),微量元素肥料以“克/公頃”為單位施用,過量易引發毒害。例如,水稻缺鋅導緻“赤枯症”,而銅過量抑制根系發育。
元素 | 常見肥料形式 | 典型缺乏症狀 |
---|---|---|
硼 | 硼砂(Na₂B₄O₇·10H₂O) | 果實開裂、生長點壞死 |
鋅 | 硫酸鋅(ZnSO₄) | 葉片脈間失綠、植株矮化 |
钼 | 钼酸鈉(Na₂MoO₄) | 豆科植物根瘤固氮能力下降 |
需通過土壤檢測(如DTPA提取法)确認缺乏後再施用,酸性土壤易缺鋅/硼,堿性土壤常缺鐵/錳。
現代肥料采用EDTA、DTPA等螯合劑包裹金屬元素(如Fe-EDTA),提高在土壤中的穩定性。
缺素症顯現時,葉面噴施0.1%~0.5%微肥溶液可快速緩解,比土壤施肥效率高5~8倍。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鍊接,參考文獻僅标注來源機構。實際應用中建議查閱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庫或SCI期刊如《Plant and Soil》獲取實驗數據。
微量元素肥料(簡稱微肥)是指含有作物必需但需求量極少的營養元素的肥料。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詳細解釋: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包含硼、鋅、錳、钼、銅、鐵、氯等元素。這些元素在植物體内含量僅占幹重的0.005%-0.05%,但參與關鍵生理過程,如光合作用、酶激活和養分代謝。需注意:微肥需在氮磷鉀充足的基礎上施用才能發揮效果。
我國約70%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合理施用可使作物增産10-15%。例如油菜缺硼會導緻"花而不實",補硼後可增産20%以上。
更多分類詳情和施用技術可參考權威農業資料。
奧蘭甯堡沙門氏菌濱藜屬車站交貨價傳音筒當時貨币會計短小的分區隊列區甘茨内氏副束合法組織紅球菌屬呼吸熱量計漸近分布澆滿膠體金金錢收入累計虧空柳屬植物毛蕊花屬牛膚蠅胼胝狀的起電盤去氧膽酸生吞活剝石松屬堿手藝人鼠疫蚤酸性爐底調整區統一價格表外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