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icrostrip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belt; bring; strap; strip; take; wear
【計】 tape
【化】 band
【醫】 balteum; band; belt;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ingule; cingulum
cord; desmo-; girdle; ribbon; strap; strip; taenia; taenia-; taeniae
tape; teni-; tenia; zona; zone
【經】 belt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微帶狀的”(英文:microstrip)是電子工程領域描述平面傳輸線結構的專業術語,特指由介質基闆分隔的導體帶與接地闆構成的微波傳輸系統。其核心特征與工程應用包含以下五個維度:
結構定義
微帶線由三部分組成:頂層為寬度0.1-3mm的金屬導帶,中間層為氧化鋁(Al₂O₃)或聚四氟乙烯(PTFE)介質基闆,底層為連續金屬接地平面。這種結構支持TEM波傳播,特征阻抗計算公式為:
$$ Z_0 = frac{87}{sqrt{varepsilon_r+1.41}}lnleft(frac{5.98h}{0.8w+t}right) $$
其中ε_r為介質相對介電常數,h為基闆厚度,w為導帶寬度,t為導帶厚度(來源:《微波工程基礎》第三版,David M. Pozar著)。
高頻電路應用
在4-100GHz毫米波頻段,微帶線作為主流互連技術,廣泛應用于雷達系統(如AN/SPY-1相控陣雷達)、衛星通信饋電網絡(參考IEEE标準145-2013)和5G Massive MIMO天線陣列設計(來源:IEEE Xplore文獻庫DOI:10.1109/TAP.2020.3048882)。
材料參數體系
介質基闆的損耗角正切(tanδ)直接影響傳輸效率,羅傑斯公司RO4350B型基闆在24GHz時tanδ≤0.0037,銅箔表面粗糙度(Rq)需控制在0.3μm以内(來源:Rogers Corporation技術白皮書Corp-202108)。
制造工藝标準
導帶蝕刻精度要求達到±5μm,介質層厚度公差±2%,符合IPC-6018B Class 3航空電子設備制造規範(來源: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工藝标準)。
電磁兼容特性
相較于同軸線,微帶結構輻射損耗增加約0.2dB/cm,需通過接地過孔陣列抑制表面波傳播(間距≤λg/8)。在60GHz頻段,輻射效率可達92%(來源:《毫米波集成電路設計》John W. Bandler著)。
“微帶狀的”通常指電子工程中“微帶線”(Microstrip Line)的結構特征,它是印刷電路闆(PCB)表層的一種高頻信號傳輸線。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
微帶線由表層金屬導線和下方接地平面構成,兩者之間通過絕緣介質(如FR4材料)隔離。其橫截面呈扁平帶狀,因此被稱為“帶狀”(如右圖藍色部分)。
命名來源
特性與優勢
對比帶狀線(Stripline)
帶狀線位于PCB内層,夾在兩個接地層之間,屏蔽性更好但傳輸速度較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參數(如阻抗計算),可參考微波工程相關文獻或PCB設計手冊。
膽汁黃素德農維利葉氏韌帶電阻加熱反荷離子非洲紫葳腹背的附頭聯胎格利森氏囊镉汽燈弓形拱工作空間規定原理矽負離子R3Si-固有屬性後鼻鏡檢查護壁闆互調失真監視屬性數據金雞納學基質淚切迹脈沖工作棉絨濾器女英雄盆地求精步染色滲透液熱緻發光糖二酸氫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