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upilage
【醫】 impuberism
a period of time; expect; sheduled time
【化】 term
【醫】 period; phase; stadia; stadium; stage; time
【經】 term
未成年期(Minority Period)指個體從出生至法定成年年齡之間的生理與法律過渡階段,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minority"或"juvenile period"。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版,中國法律将未滿18周歲的公民界定為未成年人。
在心理學領域,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将該階段細分為嬰兒期(0-1歲)、學步期(1-3歲)、學齡初期(3-6歲)、學齡期(6-12歲)和青春期(12-18歲)五個關鍵成長節點。牛津英語詞典線上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minority"定義為"the state or period of being under the age of full legal responsibility",強調其法律屬性與社會責任豁免特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3全球兒童發展報告》指出,未成年期包含三個核心特征:生理發育未完成性、法律行為受限性以及社會角色過渡性。該階段個體需在家庭監護下完成基礎教育,逐步建立獨立人格。從跨文化視角看,不同法域對未成年期的終止年齡存在差異,如日本民法規定20周歲為成年,而蘇格蘭法律則以16周歲為法定成年年齡。
未成年期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法定成年年齡之間的發展階段。以下從法律定義、生理心理特點及社會屬性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根據《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特殊情況下,16周歲以上且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可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仍屬法律定義的未成年人範疇()。
青春期發育(10-20歲)
少年期特征(11-15歲)
需注意不同國家對成年年齡的界定存在差異,例如日本以20周歲為成年标準()。該階段既是生理成熟的關鍵期,也是法律重點保護的特殊群體。
半自耕農成文法律沉積線促鼻液劑大黃醇蛋白纖維類彈性遲滞道德規範等時值定律二價金屬二因次環流輻射系極溝極間漏電井岡黴素開放散列表奎諾西冷硬鑄件硫胺螢離心浮集法鉚釘接合滅蟲配合密封面平面極化波普通年金強占土地聲音檢波器酸式馬來酸鹽圖象注釋記錄未實現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