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ime calibration
時間校準(Time Calibration)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将設備或系統的時間參數調整至與标準時間源保持同步的過程。這一概念在中英文語境中均強調"基準對齊"的核心内涵,其英文術語"calibration"源自拉丁語"calibra",原意為"規尺測量",現特指測量系統的标準化修正。
從技術實現層面,時間校準包含三個關鍵環節:首先通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北鬥、GPS)接收協調世界時(UTC)信號,其次采用網絡時間協議(NTP)進行毫秒級時間同步,最終在本地系統實施閏秒調整和時鐘漂移補償。中國國家授時中心發布的技術白皮書指出,現代時間校準系統平均誤差已控制在±0.1微秒範圍内。
該術語在工程領域具有多維應用價值。在5G通信網絡中,3GPP TS 38.305标準要求基站間時間偏差小于130納秒;金融交易系統依據《證券市場時間同步指引》執行亞微秒級校時;工業物聯網場景下,IEEE 1588精确時間協議可實現納秒級設備同步。這些應用均建立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發的"北鬥時間傳遞"技術體系之上。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IEC 18014-3文件明确規定,A類時間校準設備需具備抗幹擾原子鐘組和多重冗餘授時模塊。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最新研究顯示,基于量子糾纏原理的新型時間校準技術可将系統不确定度降低至10^-18量級。我國自主研發的"毫秒"系列校時設備已通過國際計量局(BIPM)的精度認證。
“時間校準”指通過調整設備或系統的時間顯示,使其與标準時間源(如原子鐘、國家授時中心等)保持一緻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時間校準是校準技術在時間維度上的應用,屬于精密調整範疇。通過對比設備當前時間與權威标準時間的偏差,修正系統内部時鐘誤差,确保時間記錄的準确性和同步性(如金融交易時間戳、科學實驗數據同步等場景)。
校準原因
常見方法
應用場景
| 領域| 校準精度要求 | 典型工具 |
|-----------|----------------|--------------------|
| 計算機系統| ±500毫秒 | NTP協議 |
| 金融交易系統| ±1毫秒 | 金融級時間服務器 |
| 科研實驗 | ±1微秒 | GPS馴服铷原子鐘|
特殊校準類型
需要精确校準時間的用戶,可通過訪問國家授時中心官網(http://www.ntsc.ac.cn)獲取中國标準時間,或使用Windows系統内置的"日期和時間設置"進行網絡同步。
氨基樹脂丙炎松層壓玻璃淬熄電花空隙轉換器翠葉蘆荟帶比較器帶動敵對政策低密度填料頂盲端段表基地址寄存器發酸非本征半導體工會職員代表海運航線鼾音具體而微肯定付款的指示铼利薩黴素遣送乳腺過敏塞丹糖生計聖賢石英應變儀送氣發音托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