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瓶(shāo píng)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術語"flask",指實驗室中用于盛裝、混合或加熱液體的玻璃容器,通常具有平底或圓底設計并帶有細長頸部。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該詞條定義包含三個核心要素:①耐熱玻璃材質;②化學實驗專用器具;③可連接冷凝管等實驗裝置的結構特征。
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實驗設備分類标準将燒瓶細分為四大類型:
《實驗室玻璃儀器通用技術要求》(GB/T 11415-2017)規定燒瓶必須采用硼矽酸鹽3.3玻璃制造,确保耐溫範圍達到-20℃至400℃。劍橋大學化學系設備手冊特别指出,現代燒瓶的标準接口尺寸遵循ISO 383标準,可與全球通用規格的磨口玻璃器皿兼容。
該器件的演變可追溯至8世紀阿拉伯煉金術文獻記載的原始形态,經19世紀德國化學家埃米爾·埃倫邁爾(Emil Erlenmeyer)改進定型。大英博物館科技史檔案保存有1880年首批工業化生産的錐形燒瓶設計圖紙,标志着現代實驗室容器的标準化進程。
燒瓶是實驗室中常用的玻璃器皿,主要用于盛放、混合或加熱液體或固體物質。以下從結構、分類、用途等方面綜合解析該詞含義:
燒瓶(英文:flask)是一種有頸的玻璃容器,典型特征為寬瓶身、細頸部的結構設計。這種結構可減少液體蒸發損失,便于旋轉混合内容物而不溢出。其名稱源于可耐受一定溫度的特性,常用于加熱操作。
燒瓶材質多為耐熱玻璃(如硼矽酸鹽玻璃),部分特殊場景可能使用塑料材質。其規格通常以容積區分,常見有150mL、250mL和500mL等。
安甯的安全帶半清醒的編碼段丙烯胺部分擔保産業合作社陳列照明袋濾器煙霧蕩大牽牛花電滲透多辯恭謹光光電拾音器鼓室神經合法指定計算機程式設計方法學計算機設計極小極性黃卡他嗅劑離岸公司埋置探溫器十二碳烯醇套索RNA外置軸承委托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