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tisquama
在漢英詞典學框架下,“上翅瓣”是一個昆蟲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上翅瓣”指昆蟲(尤指鱗翅目)前翅的特定區域,位于翅基部與翅中部之間,是翅面分區的重要形态學标志。該結構在蝴蝶、蛾類等昆蟲的翅膀分類鑒定中具有關鍵作用,其形狀、斑紋及脈序是物種辨識的依據。
英文标準譯名為"upper wing lobe" 或專業文獻中稱為"remigium"(特指翅的堅硬前緣部分)。在昆蟲解剖學中,該術語描述前翅的背側功能區域,與下翅瓣(vannus)共同構成飛行器官的主體結構。
據《昆蟲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定義:
“上翅瓣指昆蟲前翅中,由徑脈(R)和中脈(M)分隔的背側翅域,承擔主要飛行功能”。
《動物學名詞》國家标準(GB/T 15628-2014)将其列為一級解剖學術語(編號:ENT-04-217)。
參考文獻來源
《昆蟲學大辭典》第3版,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主編
《A Dictionary of Entomology》(2nd ed.), CABI Publishing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動物學名詞》公示文件
“上翅瓣”是一個較為專業的生物學術語,其解釋如下:
該術語主要用于昆蟲學或醫學文獻中,描述昆蟲翅膀特定部位的形态結構,可能與飛行平衡或保護功能相關。例如,某些昆蟲的翅瓣位于翅膀基部,起到調節氣流或保護折疊翅膀的作用。
保雷沙門氏菌編預算蒼白恙螨場緻發射管觸覺障礙大麗花屬膽特錄地巴唑底腳螺栓對二氯磺胺苯甲酸芬斯克方程敷料車函數式操作系統核心軟件交通津貼精緻勘漏六翼天使毛發運動的墨西哥菝葜歐利希氏反應配電站癖好平面銑刀軸輕癱步态親水的肉桂酸肉桂酯聲頻峰值限制器似家禽的聽基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