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銑刀軸英文解釋翻譯、平面銑刀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arbor for face milling cutter
分詞翻譯:
平面的英語翻譯:
flat; plane; surface
【醫】 flat; plane; planum
銑刀軸的英語翻譯:
【機】 milling cutter arbor
專業解析
平面銑刀軸(Face Milling Arbor)是數控機床或銑床的關鍵部件,特指用于安裝和驅動平面銑刀(Face Milling Cutter)進行平面銑削加工的旋轉主軸組件。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精确的旋轉運動與足夠的剛性,确保刀具能高效、平穩地切除工件表面材料,獲得高精度的平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1.術語定義與核心功能
- 漢英對照:平面銑刀軸(Face Milling Arbor)由“平面銑刀”(用于加工平面的盤狀多刃刀具)與“軸”(驅動刀具旋轉的傳動部件)組合而成。
- 功能:通過主軸錐孔(如BT、HSK、CAT标準)與機床主軸連接,另一端通過法蘭或刀柄夾持平面銑刀,傳遞扭矩與轉速,實現工件表面的銑削加工。來源:《機械工程名詞》第三版(科學出版社)。
2.核心結構與技術參數
- 典型結構:包括主軸錐柄、拉釘、刀盤安裝法蘭及冷卻液通道。部分設計集成動平衡調節環,以減少高速旋轉時的振動。
- 關鍵參數:
- 轉速範圍:通常為2000–10000 rpm(視機床與刀具規格而定);
- 扭矩承載:需匹配銑刀切削力(參考ISO 3002-1:1982标準計算);
- 徑向跳動精度:≤0.005 mm(高精度加工要求)。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ISO)機床主軸标準。
3.應用場景與加工優勢
- 適用領域:廣泛用于汽車模具、航空航天結構件、大型箱體零件的平面粗精加工。
- 效率優勢:多刃設計可實現大進給量(如0.2–0.5 mm/齒),配合高剛性刀軸提升材料去除率(MRR)。來源:《現代銑削技術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
- 《機械工程名詞》第三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
- ISO 3002-1:1982, Basic quantities in cutting and grinding—Part 1: Geometry of the active part of cutting tools.
- 《現代銑削技術手冊》,王先逵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在UG編程中,平面銑刀軸是指在進行平面銑削加工時,刀具的運動軸線方向。它是數控編程中控制刀具路徑和切削方向的核心參數,直接影響加工精度和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基本概念
- 刀軸(Tool Axis):指刀具在加工過程中的旋轉軸線或運動方向。在平面銑中,刀軸通常垂直于加工表面(如Z軸方向),用于控制刀具的進給和退刀路徑。
- 平面銑(Face Milling):一種以水平面為加工對象的銑削方式,刀具沿刀軸方向切入工件表面完成切削。
2.刀軸在平面銑中的作用
- 控制刀具方向:通過設定刀軸方向(如Z軸),确保刀具垂直或按特定角度切入工件,避免側向受力導緻的刀具磨損或加工誤差。
- 優化切削路徑:結合進給軸(X/Y軸)和主軸(Z軸),規劃刀具的橫向移動和深度切削軌迹。
- 保障加工質量:合理設置刀軸可減少振動,提高表面光潔度,并延長刀具壽命。
3.常見刀軸方向
- 垂直于加工面(Z軸):最典型的平面銑刀軸方向,適用于水平面加工。
- 傾斜刀軸:針對斜面或複雜輪廓,通過調整刀軸角度(如A/B/C旋轉軸)實現多軸聯動加工。
- 固定刀軸:適用于3軸機床,刀具僅沿線性軸(X/Y/Z)運動。
4.設置刀軸的關鍵參數
- 刀具接觸點:需确保刀軸方向與加工面接觸點匹配,避免過切或欠切。
- 切削角度:通過調整刀軸與工件的相對角度,優化切削力分布(例如側刃切削時傾斜刀軸)。
- 進退刀策略:結合刀軸方向定義刀具的切入切出方式(如螺旋進刀、圓弧退刀)。
平面銑刀軸的設置需綜合考慮加工幾何形狀、機床類型(3軸/5軸)及工藝要求。正确配置刀軸方向能顯著提升加工效率和質量。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操作步驟,可參考UG編程手冊或相關教程(來源:Worktile社區、編程學習網)。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德魯表式字段蔽圈産品品種電位分析法分泌缺失性消化停止氟氧铌酸浮遊髌剛性聯軸節高溫下作業使用鈎形的黑色星期二恒等加附電動機經常預算支出頸管晶狀體蛋白過敏性肌強直的己芴溴铵己烯二羧酸可安裝性拉曼光譜測定法鱗蚊屬破壞組胺的全部地産人孔入口三氟硫化磷少計總額嗜鉻系統死後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