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rgonomia; man-machine engineering
人機工程(Hu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以優化人與技術系統互動效能為核心的交叉學科,其英文術語對應"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根據中國國家标準GB/T 18976-2012《人類工效學 工作系統設計的基本術語》,該學科聚焦于三大核心要素:人體解剖特征、認知行為模式、環境適配性,旨在構建安全高效的人機界面。
在工程實踐層面,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6385:2016《工作系統設計的人類工效學原則》明确要求,需通過量化人體測量數據(如肢體活動範圍、力量阈值)和認知負荷參數(如信息處理速度、決策失誤率)來指導設備設計。例如飛機駕駛艙儀表布局需符合Fitts定律公式: $$ MT = a + b cdot log_2left(frac{2D}{W}right) $$ 其中MT為移動時間,D為距離,W為目标寬度,該模型被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應用于航空器人機界面驗證。
現代發展融合了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如清華大學人因工程研究所通過腦機接口實驗證實,工作環境色溫在4000K時可降低操作者18.7%的視覺疲勞。世界衛生組織職業健康報告指出,符合人機工程學規範的辦公設備可減少43%的肌肉骨骼疾病發生率。
人機工程學(又稱人類工效學、人因工程)是一門研究人、機器及環境之間交互關系的交叉學科,旨在通過優化設計提升效率、安全性、健康性和用戶體驗。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詳細解釋:
人機工程學以人類特性為基礎,設計易用的商品和作業條件,同時協調人、機、環境三者的關系。其核心目标是:
包括實測法(采集人體數據)、實驗法(模拟操作場景)、計算機仿真(預測人機交互效果)等。
隨着技術進步,人機工程學正與人工智能、物聯網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創新。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道客巴巴及未來趨勢分析等來源。
邊塞超聲頻除濕的癫痫樣震顫抵達多路入口防凝劑防衛手段風雨無阻婦女陪審員固連牙徑井底晶狀體匙開合夾硫胂凡鈉明铋尿囊腔噴粉塔侵染汽油每英裡耗量計契約性條約商标特權設置保存選項手痛鼠疫收容所樹脂單甯醇數組塊酸性硫酸鈉跳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