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rtificial sand
manpower; manual work
【計】 aritificial
【經】 labour
【機】 sand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又稱機制砂(Manufactured Sand),是指通過機械破碎、篩分等工藝制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岩石顆粒。它通常由花崗岩、石灰岩、玄武岩或建築廢棄混凝土等原料加工而成,是天然砂的重要替代品,尤其在天然砂資源匮乏或環保限制嚴格的地區應用廣泛。
原料與工藝
人工砂主要由開采的岩石(母岩)或適宜的工業廢渣經破碎機(如颚式破碎機、沖擊式破碎機)粉碎後,通過振動篩分級得到符合粒徑要求的顆粒。其生産過程需控制顆粒形狀、級配及含粉量(石粉含量通常需符合國家标準)。
粒徑規範
根據中國國家标準《建設用砂》(GB/T 14684-2022),人工砂的細度模數一般介于2.3-3.0之間,顆粒級配需滿足Ⅰ區、Ⅱ區或Ⅲ區要求,以确保混凝土工作性。
與天然砂的區别
人工砂表面粗糙、棱角分明,與天然砂的光滑顆粒形成對比。其較高的棱角性可提升混凝土力學強度,但可能增加拌合物需水量,需通過調整配合比或添加減水劑優化。
英文術語對照:
國際常用術語為Manufactured Sand (M-Sand),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标準(ASTM C125)将其定義為"crushed aggregate sand",區别于天然砂(Natural Sand)。需注意"Artificial Sand"在部分文獻中與合成材料(如聚合物砂)混淆,工程語境推薦使用"Manufactured Sand"以避免歧義。
參考資料來源:
人工砂是指通過機械破碎、篩分等工藝制成的建築用砂,屬于非天然形成的砂類材料。以下是關于人工砂的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人工砂是通過機械設備(如破碎機、制砂機)将岩石、礦山尾礦或工業廢渣加工而成的顆粒,粒徑通常小于4.75mm。根據國家标準(GB/T 14684-2001),人工砂包括機制砂和混合砂兩類:
與天然砂的區别
加工流程
原料(岩石/尾礦)→破碎→篩分→除塵→成品人工砂。
主要用途
優勢特點
技術指标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廣人工砂,浙江、雲南等地率先制定地方标準。隨着天然砂資源枯竭和環保政策收緊,人工砂已成為建築行業主流材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表删除部分性蛋白尿初步教育磁頭穩定時間待分配的額外利潤打氣大肆電子柱迪厄拉富瓦氏吸引器反向導流器非線性螯合反應分組報文引導地址光譜化學分析虎耳草諱莫如深加大剪切方式技術預測機頭爐子停風美國加侖釀母平喬角葉蚤情感過強容錯計算機生男的髓突天然堿流程銅礦銅鋅合金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