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途徑英文解釋翻譯、補救途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alvage pathway
分詞翻譯:
補救的英語翻譯:
remedy; repair
【法】 remedy; repair
途徑的英語翻譯:
ave; avenue; channel; pass; road; route; track; way
【化】 path
【經】 channel
專業解析
"補救途徑"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補救途徑"是一個常見于法律、行政及日常事務場景的中文術語,指當權利受到侵害、錯誤發生或損失造成時,可供當事人選擇并采取以糾正錯誤、彌補損失或恢複權益的方法、渠道或程式。其核心含義在于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制度化或可行性方案。
一、英文對應譯法
在漢英詞典中,"補救途徑"最常用的對應英文翻譯是:
- Remedies:最核心且廣泛使用的譯法,指法律或制度上提供的糾正錯誤或侵害的具體方法或補償形式(如賠償金、禁令、實際履行等)。它強調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或權利本身。
- Remedial Measures/Actions:指為糾正問題或彌補缺陷而采取的具體行動或步驟。
- Recourse:指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可尋求的幫助、保護或追索權,常指向上級機構或法律程式尋求解決。
- Means of Redress:指尋求糾正錯誤或不公的方法或手段,尤其用于申訴或投訴渠道。
- Avenues for Remedy/Recourse:形象地比喻為可通往解決問題的道路或渠道。
二、核心含義解析
"補救途徑"包含以下關鍵要素:
- 問題存在性:存在需要糾正的錯誤、侵害、損失或權利瑕疵。
- 目的導向性:旨在糾正錯誤、彌補損失、恢複原狀或保障權益。
- 可選擇性:通常存在多種不同的方式或渠道可供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 制度性/程式性:多數情況下,這些途徑由法律、法規、合同或組織規則明确規定,需遵循特定程式。
- 可行性:指該途徑在法律和實際操作層面是可行的、可及的。
三、典型應用場景與示例
- 法律領域:
- 當合同一方違約時,守約方可通過訴訟要求損害賠償 (Damages)、實際履行 (Specific Performance) 或解除合同 (Rescission)。這些訴訟請求本身就是重要的法律補救途徑。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明确規定了違約責任及救濟方式。
- 公民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依法申請行政複議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或提起行政訴訟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是法定的行政救濟途徑。
- 刑事訴訟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Petition),這也是尋求司法補救的途徑之一。
- 消費者權益保護:
- 消費者購買到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選擇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Negotiation)、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Mediation by Consumer Association)、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Complaint to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根據仲裁協議提請仲裁 (Arbitration) 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Litigation)。這五種方式是消費者維權的主要補救途徑。
- 日常事務與糾紛解決:
- 工作中對人事決定有異議,可通過公司内部的申訴渠道 (Grievance Procedure) 尋求解決。
- 學術研究中發現數據錯誤,可通過發表更正聲明 (Correction Notice) 或進行補充實驗 (Supplementary Experiments) 來補救。
四、近義詞辨析
- 補救措施 (Remedial Measures/Actions):更側重于具體的行動或步驟本身。
- 救濟方式 (Means of Relief):與"補救途徑"含義高度重疊,常可互換使用。
- 追索權 (Right of Recourse):更強調在特定關系(如票據、擔保)中,一方履行義務後向最終責任方追償的權利。
- 申訴渠道 (Appeal/Grievance Channel):特指向特定機構(如上級機關、法院、内部委員會)提出申訴或投訴的路徑。
五、權威參考來源
- 《牛津法律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Law):對"Remedy"有詳盡定義和分類,是理解法律語境下補救途徑的核心參考。 (來源:權威法律詞典)
- 《元照英美法詞典》:提供了"Remedy"、"Recourse"、"Redress"等詞條的中文精準釋義和英美法背景解釋。 (來源:專業法律翻譯詞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英譯本 (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其中關于違約責任(如第577條、第583條等)、侵權責任、以及物權保護等章節的官方英譯,展示了"補救途徑"在具體法律條文中的對應表達(如"remedies", "methods for protecting rights")。 (來源:中國立法機構官方文件)
-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 中文本:第2條第3款要求締約國保證為權利受侵犯者提供"有效的補救 (effective remedy)",此處的"補救"即包含途徑之意。 (來源:國際人權公約)
- 世界貿易組織 (WTO) 《關于争端解決規則與程式的諒解》(DSU):詳細規定了成員間貿易争端的解決"途徑 (procedures)",是國際法層面制度性補救途徑的範例。 (來源:國際條約文件)
"補救途徑" (Remedies / Recourse / Means of Redress) 是一個指向解決問題、糾正錯誤、彌補損失或恢複權益的多元化、制度化方法與渠道的重要概念,廣泛應用于法律實踐、行政管理及日常生活糾紛解決中。其具體内涵需結合語境理解,但其核心始終是為受損方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網絡擴展解釋
“補救途徑”指在問題發生後,為彌補錯誤、減少損失或扭轉不利局面而采取的具體方法或路徑。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示例:
一、基本定義
“補救”指通過行動矯正差錯或彌補缺陷(),強調對已發生問題的修正;“途徑”指實現目标的方式。二者結合後,補救途徑即指針對問題采取的具體解決手段()。
二、應用場景與示例
-
教育領域
- 高考失利後,可通過複讀、留學或考研等途徑彌補()。
- 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漏洞,可通過專項練習或輔導補救。
-
職場與法律
- 合同履行存在瑕疵時,采取修理、更換或賠償等措施()。
- 工作中出現失誤,可通過主動彙報、調整方案或承擔責任來補救。
-
日常生活
- 人際關系沖突可通過溝通道歉修複()。
- 經濟條件不足時,通過提升技能或尋找副業增加收入()。
三、相關概念辨析
- 補救 vs 預防:補救針對已發生問題,預防則提前規避風險()。
- 補救 vs 對沖:若問題無法直接解決,可通過發展其他優勢領域抵消影響,例如放棄升學選擇創業()。
四、注意事項
- 及時性:成語“目兔顧犬”強調及時補救的重要性()。
- 有效性:需評估不同途徑的成本與效果,如“江心補漏”比喻滞後補救的弊端()。
可通過具體場景選擇最合適的補救途徑,若需更多案例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苯變址域值不可争辯的不以為意船舶登記簿狄基輻射計短航運輸二苄胺非法扣押符合度精度過境裝運的貨物量海綿體腔核表面張力化學計算活動成本減量表酵母菌性腦膜炎聚苯并┭唑臨界線倫敦仲裁院氯漱液毛着色哌啶卡因橋環化合物潤滑油水含量試驗收支明細表衰弱性脊髓痨雙扭傳輸線蘇脲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