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mbezzlement of tax funds
【經】 defalcate; misappropriation
imposition; impost; tax; taxation
【經】 imposition; tax
侵吞稅款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或管理權限,非法占有應繳稅款的行為。該行為在漢英對照法律術語中對應"embezzlement of tax funds"或"tax embezzlement",常見于公職人員或企業財務人員通過僞造賬目、虛報支出等方式截留國家稅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2條,侵吞稅款屬于貪污罪範疇,最高可處無期徒刑并沒收財産。
中國稅收征管法第63條明确規定,納稅人通過虛假申報、隱瞞收入等手段不繳或少繳稅款,構成偷稅行為。該條款對應的英文表述為"tax evasion through false reporting or concealment of income",司法實踐中常與侵吞稅款行為産生法律競合。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公布的典型案例顯示,某地稅務分局局長通過篡改企業納稅數據,三年間侵吞稅款達1.2億元,最終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
從財務審計角度分析,侵吞稅款通常伴隨會計憑證造假、銀行流水異常等特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辦法》,涉案金額超過500萬元的案件将被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實施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特别強調運用大數據技術監控異常納稅行為,通過金稅四期系統自動識别稅款流轉異常。
“侵吞稅款”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将合法管理或經手的稅款非法占為己有的行為,屬于貪污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特征 根據法律界定,侵吞稅款需滿足兩個核心條件:
二、常見手段 侵吞稅款的行為方式包括:
三、法律後果 根據《刑法》第383條,侵吞稅款可能面臨:
補充說明
“侵吞”與“侵占”的區别在于,前者強調利用職務便利的非法占有行為,而後者可能涉及非職務性占有。稅款作為公共財産,其侵吞行為直接損害國家財政利益,需承擔更嚴格的法律責任。
背光性的變更的路易斯酸撥號線藏毛瘘朝前彎曲輪葉處膽汁黑電容器耦合反對方案名稱防腐陶瓷設備覆層材料福維耳氏束國際金融中心黃瓜狀胫加熱睫狀體切除術精神障礙精索突出晶體管效應牛膽浸膏胖的膀胱橋亞胺三十醇三十一酸酯山沙參嗜酸性多形核白細胞實質性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