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周(qiān zhōu)是漢語中對頻率單位千赫茲(kilohertz,縮寫為kHz)的舊稱或俗稱,特指每秒振蕩一千次的周期性現象。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電磁波(如無線電波)或交流電信號的頻率,核心含義如下:
物理本質
千周表示電磁場或電流在1秒内完成1000個完整周期變化的頻率。例如,1000千周的無線電波,意味着其電場方向每秒交替變化2000次(每個周期含正、負半周)。在現代标準中,國際單位制(SI)已統一采用“赫茲”(Hz)作為頻率單位,1千周等同于1千赫茲(1 kHz)。
單位換算關系
其數學關系可表示為:
$$ begin{aligned}
1text{千周} &= 10text{Hz}
1text{千周} &= 10^{-3}text{MHz}
end{aligned} $$
術語演變與規範
“千周”源于20世紀早期無線電技術發展時期,是“千周波”的簡稱。隨着國際計量标準化,中國于1984年頒布《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明确要求采用“赫茲”替代“周”或“周波”。現行國家标準《GB 3102.5-1993 電學和磁學的量和單位》中,頻率單位僅使用“赫茲”(Hz)及其倍數單位(如kHz、MHz)。
應用場景
千周曾廣泛用于描述中頻無線電波段(如調幅廣播頻段535–1605 kHz),現雖被“千赫茲”取代,但在部分曆史文獻或特定技術領域(如傳統無線電維修)中仍有使用。
參考資料
“千周”是一個物理學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無線電波頻率單位,1千周=1千赫茲(kHz),即每秒振動1000次。該詞是“kilocycle”的中文譯名,常用于無線電技術領域。
技術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無線電信號頻率,例如“八百千周”表示800kHz的無線電頻率。現代更多使用“千赫茲(kHz)”作為标準單位,但“千周”在部分文獻或口語中仍有使用。
其他引申含義
在非技術語境中,可表示“千遍”(強調重複次數多),例如“誦讀千周”,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補充說明:千周與赫茲的換算關系為
$$
1 text{千周} = 1000 text{Hz} = 1 text{kHz}
$$
可通過權威來源如《漢典》或百科詞條進一步驗證該定義。
半波天線鞭毛蛋白差動蓄水器出售庫存股份損失瓷畫單式顯微鏡電子注加感碲铋礦釘住的彙率多管聽診器多糖醛酸甙複數值數據國會法案幻象解釋規則進場延遲淚孔淚腺切除術冷凍分離聯苄基判定裝置潛水性腹震傷汽巴染料漆樹屬設備過利生俘收回不動産的訴訟钛酸鹽蹄外膜帶腕桡側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