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周(qiān zhōu)是汉语中对频率单位千赫兹(kilohertz,缩写为kHz)的旧称或俗称,特指每秒振荡一千次的周期性现象。该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电磁波(如无线电波)或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核心含义如下:
物理本质
千周表示电磁场或电流在1秒内完成1000个完整周期变化的频率。例如,1000千周的无线电波,意味着其电场方向每秒交替变化2000次(每个周期含正、负半周)。在现代标准中,国际单位制(SI)已统一采用“赫兹”(Hz)作为频率单位,1千周等同于1千赫兹(1 kHz)。
单位换算关系
其数学关系可表示为:
$$ begin{aligned}
1text{千周} &= 10text{Hz}
1text{千周} &= 10^{-3}text{MHz}
end{aligned} $$
术语演变与规范
“千周”源于20世纪早期无线电技术发展时期,是“千周波”的简称。随着国际计量标准化,中国于1984年颁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明确要求采用“赫兹”替代“周”或“周波”。现行国家标准《GB 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中,频率单位仅使用“赫兹”(Hz)及其倍数单位(如kHz、MHz)。
应用场景
千周曾广泛用于描述中频无线电波段(如调幅广播频段535–1605 kHz),现虽被“千赫兹”取代,但在部分历史文献或特定技术领域(如传统无线电维修)中仍有使用。
参考资料
“千周”是一个物理学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指无线电波频率单位,1千周=1千赫兹(kHz),即每秒振动1000次。该词是“kilocycle”的中文译名,常用于无线电技术领域。
技术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无线电信号频率,例如“八百千周”表示800kHz的无线电频率。现代更多使用“千赫兹(kHz)”作为标准单位,但“千周”在部分文献或口语中仍有使用。
其他引申含义
在非技术语境中,可表示“千遍”(强调重复次数多),例如“诵读千周”,但这一用法较为少见。
补充说明:千周与赫兹的换算关系为
$$
1 text{千周} = 1000 text{Hz} = 1 text{kHz}
$$
可通过权威来源如《汉典》或百科词条进一步验证该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