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ture
accrue; crude; rawness; unripe; give birth to; grow; living; procreate
student
【醫】 bio-
captive; capture
“生俘”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capture alive”,指在軍事行動或沖突中活捉敵方人員而非擊殺的行為。這一術語常見于曆史文獻及軍事報告中,強調對敵方有生力量的控制與保留。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生俘”特指戰鬥中未造成緻命傷害的俘虜行為,與“擊斃”形成直接對立概念。在軍事法框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明确指出,“生俘”需符合國際戰争法中關于戰俘待遇的基本準則(《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法卷》)。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生”在此處作副詞,表示“活着的狀态”;“俘”為動詞,指“擒獲敵人”。兩者組合後形成軍事專用動詞短語,常見于古代至現代漢語戰報記載,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生俘甲士三百人”的用法。在翻譯實踐中,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英譯版将“生俘”統一譯為“take prisoner alive”(2023年版附錄B)。
“生俘”是一個軍事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生俘”意為在作戰中活捉敵人,強調未将對方殺死而将其捕獲,屬于偏正式結構的動詞。該詞主要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俘虜敵方人員的場景。
二、應用特點
三、古籍溯源
“俘”字在《左傳》等古籍中已有使用,如“俘厥寶玉”(《書·湯誓》),而“生俘”作為合成詞在軍事文獻中逐漸定型,用于區别“殺敵”與“俘敵”的不同戰果。
四、現代用例
如提到的戰例:“尉遲凜生俘5人,其中一名是百人将”,體現該詞在具體戰役中的實際運用。需注意,現代用法需符合國際法中關于戰俘待遇的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