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不承認主義英文解釋翻譯、不承認主義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doctrine of non-recognition

分詞翻譯:

不承認的英語翻譯:

【法】 back out; derecognition; disavow; disclaimer; non-recognition

主義的英語翻譯:

creed; ism; principle
【法】 doctrine

專業解析

不承認主義(Doctrine of Non-Recognition)是國際法中的一項原則,指國家或國際組織拒絕承認通過武力侵略、非法手段獲取領土或政權的行為具有法律效力。該概念源于美國國務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在1932年針對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事件提出的“史汀生主義”(Stimson Doctrine),主張“以違反《巴黎非戰公約》方式造成的領土變更或協議無效”。

從法律依據看,不承認主義被納入《聯合國憲章》第2(4)條,禁止使用武力侵害他國領土完整,并在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中強化為“不得承認通過武力取得的領土”原則。國際法院在2008年科索沃獨立咨詢意見中亦重申,單方面宣布獨立不違反國際法,但後續承認行為需符合不承認主義框架。

現代實踐中,聯合國大會第2625號決議(1970年)和《赫爾辛基最後文件》(1975年)均援引該原則,例如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吞并克裡米亞的普遍不承認立場。權威學術文獻如《奧本海國際法》指出,不承認主義旨在維護國際秩序穩定性,防止非法行為“通過既成事實獲得合法性”。

網絡擴展解釋

不承認主義(又稱史汀生主義)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針對日本侵華事件提出的外交政策,核心是不承認通過武力或違反國際條約造成的領土變更或權益損害。以下是具體解釋:


一、定義與背景


二、核心内容

  1. 反對武力擴張
    美國宣布不承認任何通過違反《國際聯盟盟約》《巴黎非戰公約》等國際法的手段所達成的領土變更、條約或協定,強調“不法行為不産生權利”。
  2. 維護既有權益
    聲明旨在保護美國在華“門戶開放”政策及條約權利,避免日本獨占中國市場。

三、政策特點


四、評價與意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知網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科斯—諾爾範式背側腹膜北的标題段成組無人生産系統處理污水篩網粗細代用憑單刀魚多數的債軌距活化矽膠剪切試驗結核竈周圍浸潤濟救稅緊急控制脊柱彎度計空間站眶鼻的肋劍突的利潤分享有價證券輪枝孢菌屬民事保釋生物氣象學視死如歸私營部門經濟髓壞死逃避現實者通路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