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陪審團召集令英文解釋翻譯、陪審團召集令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venire facias

分詞翻譯:

陪審團的英語翻譯:

jury; juryman; trial jury
【經】 jury

召集令的英語翻譯:

call-up

專業解析

陪審團召集令(Venire Facias)的漢英法律術語解析

一、核心定義與法律性質

“陪審團召集令”(拉丁語:Venire Facias,縮寫 Ven. Fa.)是英美法系中由法院籤發的司法令狀,強制要求特定轄區内的合格公民作為候選陪審員到庭參與案件審理。其本質是法院行使司法權,強制公民履行陪審義務的法律文書,拒絕響應可能構成藐視法庭罪。

二、關鍵要素解析

  1. 法律效力

    • 強制性:依據《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47條及《陪審員遴選與服務法案》(28 U.S.C. § 1861),適格公民收到令狀後須依法到庭,否則可能面臨罰款或刑事處罰。
    • 程式正當性:令狀需明确标注案件信息(如案號、當事人)、報到時間地點,并附陪審員權利義務說明,确保程式合規(英國《1974年陪審團法案》第2條)。
  2. 組成結構

    • 初始遴選(Venire):通過選民登記、駕照數據庫等公共記錄隨機抽選候選人池(隨機性原則)。
    • 庭選程式(Voir Dire):法官與雙方律師對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如排除利益沖突者),最終形成12人陪審團(刑事案常見規模)。

三、社會功能與法理基礎

陪審團制度源于英國《大憲章》(1215年)第39條“同侪審判權”,現為英美法系司法民主的核心體現:

四、比較法視角下的中國實踐

中國《人民陪審員法》(2018)第15條規定的“陪審員選任”雖無“召集令”形式,但同樣采用隨機抽選(從選民名單中産生),并強調公民參與司法活動的公共責任,體現兩大法系在司法民主化上的趨同。

權威參考來源

  1. 美國聯邦法院陪審員義務指南
  2. 英國司法部陪審員手冊
  3. 香港司法機構《陪審團條例》
  4. 中國《人民陪審員法》全文

網絡擴展解釋

陪審團召集令是法院為組建陪審團而發出的法律通知,其含義和作用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陪審團的核心定義

陪審團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司法制度,由普通公民組成臨時審判團體。主要特征包括:

  1. 人員構成:從當地社區隨機抽取符合資格(如年滿18歲、無犯罪記錄、通曉當地語言)的公民
  2. 核心職能:在刑事或民事案件中負責認定客觀事實,形成"verdict"裁決結論,法官再據此適用法律

二、召集令的法律屬性

法院發出的法律文書具有強制約束力:

三、陪審團召集令的特殊性

該令狀專門用于陪審員遴選流程:

  1. 雙重目的:既保障公民參與司法的權利,又确保法庭有足夠陪審員可用
  2. 履行方式:收到者需按通知前往法院參加篩選程式,說明不能到庭的正當理由需提前申報
  3. 地域特征:主要存在于美國、英國等普通法系國家,中國大陸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不采用此類召集令

注:具體執行細則因司法管轄區而異,建議查閱當地《陪審團法》或咨詢法律專業人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變應性平衡表面上窪入不變量賦值優化程式分析階段沖射式集塵器抽審抽真空單圈變壓器地方法庭多油的翻新輪胎岡上筋膜官僚作風骨髓組織合成酶後天的回狀頭皮計劃階段的評價經營預算的編制積膿症基準程式的程式設計框子鄰羟亞苄基泡罩親近的行為閃蒸器數量經濟政策和計劃脫發酵母王室管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