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easure of indemnity
compensate for; indemnify for; recompense; recoup; reimburse; remedy
【經】 amends; bote; claim; compensate; indemnification; indemnify; indemnity
make up; recompense; recoup; recoupment; recovery; remedy; reparation
horizon; limit; limitation; measure
【化】 explosivity limits; limit
【醫】 limes; limit; limitation
【經】 extent
"賠償限度"在漢英法律術語中對應"limit of indemnity"或"compensation cap",指法律規定的賠償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時應當遵循的最高金額或範圍限制。該概念在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和保險法領域具有核心地位,具體包含三層内涵:
法定責任邊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3條,違約方賠償不得超過訂立合同時預見或應當預見的損失範圍。這種"合理預見原則"構成賠償限度的法理基礎,在司法實踐中通過"Hadley v. Baxendale"判例确立(參見《元照英美法詞典》2023版)。
保險賠付機制
在責任保險領域,保險單載明的"每次事故賠償限額"(per occurrence limit)構成典型的賠償限度。中國銀保監會《責任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要求該限額不得低于保險合同載明的最低責任限額(2024修訂版第22條。
國際商事實踐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7.4.13條規定,當賠償金額與實際損失存在明顯失衡時,法院可依據公平原則調整賠償限度。這種彈性機制在跨境工程索賠糾紛中應用廣泛。
該術語的權威英譯參考源自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limitation of liability"詞條,其司法解釋強調賠償限度需同時滿足補償性與懲戒性的雙重立法目的。在國際仲裁領域,國際商會仲裁院2024年發布的《損害賠償計算指南》進一步區分了"預先約定限額"與"法定裁量限額"兩種適用情形。
賠償限度(或賠償限額)是保險或法律領域中,對賠償金額設定的最高上限,用于約束責任方的賠付範圍。以下為具體解釋:
核心概念
賠償限度指保險人根據保險合同或法律規定,對保險事故損失承擔的最高賠付金額。例如,交強險中財産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次,超出部分需責任人自行承擔。
與賠償限額的關系
二者常被混用,但細微差别在于:
按責任範圍劃分
按賠付方式劃分
法律依據
合同約定
保險合同中常通過以下條款限制:
作用
如需完整法律條款或行業标準,可參考《保險法》《海商法》及具體保險合同。
佛手柑油布線闆成批處理終端膽堿能的膽甾二烯醇多敏感性額葉腦回切除術福格遜氏切口告知令狀跟蓋光電子器件光電子掃描器海水肥料焊條保溫筒合并留存盈餘黑耳賓氏征化學計量化合物甲肌肽警察局靜力平衡試驗金屬絕緣器絕緣闆可用壽命流電收縮性脈沖延遲網絡器械滅菌法全國代表大會全節音色乳突氣房炎商品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