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英文解釋翻譯、排膿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pocenosis; discharge of pus
相關詞條:
1.apocenosis 2.toclearoutthepus
分詞翻譯:
排的英語翻譯:
arrange; eject; exclude; line; platoon; raft; range; rank; row; tier
【化】 blower
膿的英語翻譯:
purulence; pus
【醫】 matter; pus
專業解析
"排膿"是一個中醫和西醫通用的醫學術語,指将人體組織内積聚的膿液排出體外的過程或方法。
-
字面意思與英文翻譯:
- 排 (Pái): 意為排出、排除、引流。
- 膿 (Nóng): 指膿液 (pus),是機體在炎症過程中,由壞死組織、死亡的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細菌(如果存在感染)和少量組織液組成的混合物。
- 英文翻譯: 最常用且準确的翻譯是“drainage of pus” 或“pus drainage”。這直接描述了将膿液引流出體外的核心含義。有時也會用“evacuation of pus” (膿液的清除/排空) 或更具體的術語如“incision and drainage” (切開引流術,指通過手術切開膿腫進行排膿的常用方法)。
-
醫學含義與應用:
- 排膿是治療膿腫(abscess)和化膿性感染(pyogenic infection)的關鍵步驟。膿腫是局部組織壞死、液化後形成的内含膿液的腔洞,周圍常有炎性包膜包裹。
- 膿液積聚會對周圍組織産生壓力,引起疼痛、腫脹、發熱(局部或全身),并阻礙愈合。如果膿腫破裂,膿液可能擴散到周圍組織或進入血液,導緻更嚴重的感染(如敗血症)。
- 目的: 排膿的主要目的是:
- 減輕組織内壓力和疼痛。
- 清除感染源(細菌、壞死組織)。
- 促進炎症消退和傷口愈合。
- 防止感染擴散。
- 方法: 排膿的方法取決于膿腫的位置、大小和深度:
- 切開引流術 (Incision and Drainage, I&D): 這是最常用的外科方法。醫生在局麻下切開膿腫,排出膿液,有時會放置引流條或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暢,防止膿腔過早閉合。
- 穿刺抽吸 (Aspiration): 對于位置較深或較小的膿腫,有時會用針頭穿刺抽吸膿液。
- 自然破潰: 淺表膿腫有時會自行破潰流出膿液,但這通常需要後續清潔和護理。
- 藥物輔助: 某些外用藥物(如拔毒膏等傳統藥物)理論上旨在“提膿拔毒”,促進膿液排出或局限,但現代醫學中,手術引流仍是主要且有效的方法。
-
重要性:
- 對于明确的膿腫形成,及時有效的排膿是治療的核心環節。單純使用抗生素通常難以穿透膿腫壁并有效清除膿腔内的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療常作為排膿術後的輔助手段,而非替代手段。
來源參考:
- 醫學概念定義參考了權威醫學教材和詞典,如《默克診療手冊》中關于膿腫和引流術的描述。具體操作和重要性參考了标準外科實踐指南,如《外科學》教材中關于感染處理的部分。英文翻譯采用醫學領域通用術語,可在專業醫學詞典如《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或《漢英醫學大詞典》中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排膿是醫學中處理膿腫或化膿性炎症的重要治療手段,其核心是通過清除膿液促進組織修複。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原理
排膿指通過物理或藥物手段将膿液從感染部位排出的過程。當組織因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形成膿腫時,膿液積聚會導緻疼痛、腫脹,甚至引發敗血症等嚴重并發症。排膿可減少毒素吸收,加速愈合。
二、膿液與膿腫形成
- 膿液成分:包含壞死組織、白細胞、細菌及其代謝産物,呈黃綠色或灰白色,伴有異味。
- 膿腫機制:細菌感染引發局部組織液化壞死,中性粒細胞浸潤後崩解,形成膿腔,周圍逐漸被肉芽組織包裹形成“膿膜”。
三、治療方法
- 外科引流:深部或嚴重膿腫需手術切開排膿,避免感染擴散。
- 藥物輔助:
- 使用減充血劑減少腫脹,促進膿液排出(如鼻腔排膿);
- 中藥膏藥在膿腫潰破期外敷,可“呼膿長肉”(即引膿與促進愈合)。
- 物理手段:蒸汽治療、鼻腔灌洗等幫助清除黏液和膿液。
四、注意事項
- 時機選擇:膏藥需在膿腫潰破後使用,過早貼敷可能加重感染。
- 并發症預防:未及時排膿可能導緻瘘管、全身感染等。
五、相關中醫概念
“呼膿”為傳統中醫術語,與排膿同義,強調通過外用藥引導膿液排出并促進組織再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背散射側條尺側下副動脈單元砂低能物質地昔帕明法律上的推定防震器犯忌焊縫管緩沖地帶黃酸鉀活躍信托減壓劑傑克遜氏支氣管食管鏡鄰位交叉式膜内骨化耐火土耐酸陶瓷泵怒斥前置柱忍耐地乳糜形成的三相電源色紫上肢切斷術生發泡視螺距圖形子程式系統僞計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