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絲綢之路英文解釋翻譯、絲綢之路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the Silk Road

分詞翻譯:

絲的英語翻譯:

a threadlike thing; a tiny bit; silk; thread
【醫】 fila; filament; filamentum; filum; silk; wire
【經】 silk

綢的英語翻譯:

silk
【醫】 silk

之的英語翻譯: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路的英語翻譯:

road; route; distance; pathway; Rd.; region; way
【法】 route

專業解析

絲綢之路(Silk Road) 是古代連接中國與歐亞大陸其他文明的重要貿易與文化通道,其名稱源于中國絲綢在該路線上的核心地位。以下從漢英詞典視角解析其含義:


一、基礎定義


二、曆史脈絡與功能

  1. 漢代開辟(公元前138年)

    張骞出使西域,打通中原與中亞的官方通道,漢朝通過絲綢貿易換取良馬、玉石等物資,确立東西方系統性往來 。

  2. 唐代鼎盛(7-9世紀)

    路線擴展至海上("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品類增至瓷器、茶葉、香料,佛教、伊斯蘭教沿此傳入中國,長安成為國際性都市 。

  3. 文化技術傳播

    造紙術、火藥經此傳入阿拉伯世界,後傳至歐洲;西域音樂、葡萄種植技術等輸入中原,推動文明互鑒 。


三、現代意義與遺産


權威參考文獻

  1. 《大英百科全書》 "Silk Road" 詞條(曆史脈絡)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Silk-Road-trade-route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絲綢之路項目(文化遺産)

    https://en.unesco.org/silkroad

  3. 中國政府網 "一帶一路"背景解讀(現代延伸)

    http://www.gov.cn/xinwen/2017-05/08/content_5191798.htm

網絡擴展解釋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中國與歐亞大陸的商貿與文化通道,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絲綢之路是以絲綢貿易為标志的古代東西方交流網絡,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起源于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武帝派張骞兩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公元前119年),打通了中原至中亞的交通路線。

二、名稱由來

“絲綢之路”一詞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首次提出,因其核心商品為中國絲綢,故以此命名。這一概念後被廣泛接受,并擴展為涵蓋多領域交流的代稱。

三、路線構成

  1. 陸上絲綢之路
    • 起點:西漢以長安(今西安)、東漢以洛陽為起點,唐代擴展至長安西市。
    • 路徑:經甘肅、新疆,穿越中亞(如烏茲别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西亞(如波斯),最終抵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君士坦丁堡等城市。
  2. 海上絲綢之路
    • 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經南海、印度洋通往東南亞、南亞、東非及阿拉伯地區,宋代後逐漸興盛。

四、曆史意義

  1. 經濟貿易:主要交易商品包括中國絲綢、瓷器,西域的汗血馬、香料,以及歐洲的珠寶等。
  2. 文化交流: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通過此路傳入中國;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西傳,推動歐洲文明發展。
  3. 政治影響:漢代設西域都護府保障商路安全,班超、甘英等使者的活動進一步拓展了絲路範圍。

五、現代關聯

當代“一帶一路”倡議借用了絲綢之路的曆史符號,旨在複興亞歐非大陸的互聯互通,延續其促進合作與發展的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如張骞通西域、班超定西域)或文化交融案例,可參考相關文獻或考古研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釋誓約出口貨單初選制單鉀芒硝鵝脂副曲簧鉗腹性癫痫寡脫氧胸苷酸歸并程式基底冠矢軸精神外科學救濟菌膠團期開槽銑刀連接指令控制表硫酸鹽馬蹄粉酶原激活劑普通護理髂恥的鉗位電路氫化紅氨酸熔接面散漫商品銷售帳戶射擊彈導使用高壓脈沖來消減心髒雙氰胺聳人聽聞外逸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