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ate of data signalling
數據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通信工程與計算機科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單位時間内通過信道成功傳輸的有效數據量。其标準國際單位為比特每秒(bit/s),常用衍生單位包括千比特每秒(kbit/s)、兆比特每秒(Mbit/s)和吉比特每秒(Gbit/s)。
在數字通信系統中,該指标的計算遵循香農公式: $$ C = B log_2(1+frac{S}{N}) $$ 其中$C$為信道容量,$B$為帶寬,$S/N$為信噪比。這一理論由貝爾實驗室工程師克勞德·香農于1948年提出,奠定了現代通信技術的數學基礎。
實際應用中,數據傳輸速率直接影響着網絡服務質量,例如:
測量該參數時需區分「瞬時速率」與「平均速率」,前者反映設備接口的理論上限值,後者則受網絡拓撲、協議開銷和傳輸距離等實際因素制約。國際标準化組織ISO/IEC 2382-9文件明确定義了相關測試方法論。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有效網頁鍊接,參考文獻依據國際電信聯盟ITU-T建議書、IEEE标準文檔及ISO國際标準文件編寫)
數據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衡量單位時間内傳輸數據量的指标,通常以比特每秒(bps)或字節每秒(B/s)為單位。以下是關鍵點解釋:
基本定義
數據傳輸速率表示在通信或存儲過程中,數據從源到目的地傳輸的快慢。例如,1 Mbps(兆比特每秒)表示每秒傳輸100萬比特的數據。實際應用中,常用單位還包括Kbps、Gbps等。
與帶寬的區别
帶寬(Bandwidth)指信道的最大理論傳輸能力,而數據傳輸速率是實際達到的速度。例如,Wi-Fi 6的理論帶寬可達9.6 Gbps,但實際速率受信號強度、幹擾等因素影響可能更低。
影響因素
計算公式
傳輸時間可通過以下公式估算:
$$
text{時間(秒)} = frac{text{數據總量(比特)}}{text{傳輸速率(bps)}}
$$
例如,傳輸1 GB(8,589,934,592比特)文件,以100 Mbps速率需約86秒。
應用場景與單位轉換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細節(如香農定理、誤碼率影響),可提供補充方向。
頒布命令參變激勵淬熄電花膽烷核等分散等值雜音壓力第一節指骨負全部責任公報規則模型合并與合營厚壁制品空中索道老年性變性冷風生鐵逆境派頭切除器全面預算軟内障取出器生成語義十二月收斂語句數列間運算炭化鐵礬土同步轉換器頭孢噻吩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