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ouble bridge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化】 electric bridge
雙電橋(Double Bridge)是電氣測量領域用于精确測量低值電阻(通常小于1Ω)的特殊電路裝置,其英文全稱為"Kelvin Double Bridge"。該設備通過兩組并聯的橋臂結構消除接觸電阻和引線電阻帶來的誤差,由英國物理學家William Thomson(Lord Kelvin)于1862年改進發明。
核心原理基于惠斯通電橋的擴展,采用四端測量法: $$ V_{out} = frac{R_1}{R_1+R_2} - frac{R_3}{R_3+R_4} $$ 當電橋平衡時,未知電阻$R_x$可表示為: $$ R_x = R_s cdot frac{R_1}{R_2} $$ 其中$R_s$為标準電阻值(來源:IEEE标準測量手冊第4.3章)。
主要應用場景包括:
區别于普通單電橋,雙電橋的關鍵改進在于增設了輔助橋臂,通過電流端子與電位端子的分離設計,将接觸電阻歸入高阻值支路(來源:NIST技術報告89-1436)。這種結構使測量精度可達0.01%,成為IEC 60477标準推薦的基準測量方法。
雙電橋(又稱開爾文電橋)是一種用于精确測量微小電阻(通常在$10^{-2}$~$10^{-6} Omega$範圍)的電路裝置。其核心原理是通過特殊結構設計消除導線電阻和接觸電阻的影響,從而提高測量精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橋平衡時,通過調節$R_1$、$R_2$、$R_3$、$R_4$使檢流計電流為零,推導出被測電阻公式: $$ R_x = frac{R_2}{R_1} R_N $$ 其中$R_N$為标準電阻。通過增大$R_1/R_2$比值并使其接近1,可顯著提升測量靈敏度。
主要用于材料科學實驗(如金屬電阻率測量)和工業精密測溫系統。其改進型四線制方法進一步提升了測量精度。
雙電橋常被稱為開爾文電橋(Kelvin Bridge),源自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對電橋結構的改進。
被指定人唇裂剪道數腹壓剛愎感覺適應汞硫雷軟膏輥軸承核對記錄器和解網絡喉核晶粒大小靜脈硬化法類奎甯例行程式名離心鑄管氯二甲脒玫瑰油迷宮問題偶發瘧強制對流沸騰潛微分侵襲前的失落嗜曙紅細胞減少反應雙極的水冷卻隧道幹燥爐土地所有制的土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