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pecific productive index
【計】 special provision
【經】 ad hoc
【經】 production index
特定生産指數(Specific Production Index)是經濟學和統計學中用于衡量特定行業、區域或産品類别生産活動變化情況的指标。其核心含義如下:
指針對某一限定範圍(如特定産業、産品線或地理區域)編制的生産活動量化指标,通過對比基期數據反映該領域産出的動态變化趨勢。其數值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呈現,高于100表示生産擴張,低于100表示收縮。
“特定”的限定性
強調指标覆蓋範圍的非普適性,需明确定義目标對象(如“汽車制造業生産指數”“長三角地區工業生産指數”)。
指數化度量邏輯
以選定基期(如某年或某季度)的生産水平為基準(設為100),通過加權計算當期産出相對基期的變化率。公式可表示為:
$$ text{生産指數} = left( frac{text{當期産出量}}{text{基期産出量}} times 100 right) $$
應用場景
《經濟學名詞》(中國社會科學院審定)
定義生産指數為“反映一定時期生産物量變動程度的相對數”,強調其剔除價格因素後的實物量統計本質。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術語庫)
聯合國統計司(UNSD)《工業生産指數手冊》
指出特定生産指數需滿足行業分類一緻性(如采用ISIC标準)與數據可比性原則,确保跨期、跨域分析有效性。
(來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Division)
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以汽車制造業為例(行業代碼C36),其生産指數獨立于整體工業指數編制,反映細分産業鍊運行狀态。
(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指标解釋》)
指标 | 覆蓋範圍 | 典型用途 |
---|---|---|
特定生産指數 | 限定行業/區域/産品 | 微觀經濟分析、精準政策調控 |
綜合生産指數 | 整體國民經濟 | 宏觀經濟形勢判斷 |
采購經理指數 | 企業生産經營預期 | 短期經濟景氣預測 |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條目鍊接,本文定義綜合參考了專業機構出版物中的術語解釋,建議通過國家統計局數據庫或經濟學學術文獻進一步驗證數據編制方法。
特定生産指數通常指反映某一具體産品或行業生産量變動的動态指标,其核心在于衡量産量隨時間的變化方向和幅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特定生産指數屬于生産指數的一種,主要用于追蹤單一産品或特定領域的産量變化。例如,汽車行業或鋼鐵産量的月度變動情況。它通過對比基期與報告期的産量數據,幫助分析生産效率、市場需求等經濟趨勢。
個體生産指數
針對單一産品的産量變動,計算公式為:
$$text{個體指數} = frac{text{報告期産量}(q_1)}{text{基期産量}(q_0)}$$
例如,某工廠2024年生産1000台設備,2025年生産1200台,則個體指數為1.2(即增長20%)。
綜合生産指數
適用于多種産品的整體産量評估,需結合可比價格(不變價格)計算:
$$text{綜合指數} = frac{sum (q_1 cdot p_n)}{sum (q_0 cdot p_n)}$$
其中,(p_n)為可比價格,用于消除價格波動對産量評估的影響。
如需更完整的行業案例或曆史數據,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說明。
八分音符吡啶乙酸不合格酒精菜肴參數傳遞操作控制設備沖激帶聚物單擺運動二期手術浮點乘法腹下神經癸烯含銻鉛混合氣調節裝置堿度假心包的卷曲黴素勒殺镅酰離子皮胚氫氧化镓人格人工擴散法熔接條軟脂酸鉛滲鍍聲象稅收優惠拖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