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specific productive index
【计】 special provision
【经】 ad hoc
【经】 production index
特定生产指数(Specific Production Index)是经济学和统计学中用于衡量特定行业、区域或产品类别生产活动变化情况的指标。其核心含义如下:
指针对某一限定范围(如特定产业、产品线或地理区域)编制的生产活动量化指标,通过对比基期数据反映该领域产出的动态变化趋势。其数值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呈现,高于100表示生产扩张,低于100表示收缩。
“特定”的限定性
强调指标覆盖范围的非普适性,需明确定义目标对象(如“汽车制造业生产指数”“长三角地区工业生产指数”)。
指数化度量逻辑
以选定基期(如某年或某季度)的生产水平为基准(设为100),通过加权计算当期产出相对基期的变化率。公式可表示为:
$$ text{生产指数} = left( frac{text{当期产出量}}{text{基期产出量}} times 100 right) $$
应用场景
《经济学名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审定)
定义生产指数为“反映一定时期生产物量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强调其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物量统计本质。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术语库)
联合国统计司(UNSD)《工业生产指数手册》
指出特定生产指数需满足行业分类一致性(如采用ISIC标准)与数据可比性原则,确保跨期、跨域分析有效性。
(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al Division)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行业代码C36),其生产指数独立于整体工业指数编制,反映细分产业链运行状态。
(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解释》)
指标 | 覆盖范围 | 典型用途 |
---|---|---|
特定生产指数 | 限定行业/区域/产品 | 微观经济分析、精准政策调控 |
综合生产指数 | 整体国民经济 | 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
采购经理指数 | 企业生产经营预期 | 短期经济景气预测 |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条目链接,本文定义综合参考了专业机构出版物中的术语解释,建议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或经济学学术文献进一步验证数据编制方法。
特定生产指数通常指反映某一具体产品或行业生产量变动的动态指标,其核心在于衡量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方向和幅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特定生产指数属于生产指数的一种,主要用于追踪单一产品或特定领域的产量变化。例如,汽车行业或钢铁产量的月度变动情况。它通过对比基期与报告期的产量数据,帮助分析生产效率、市场需求等经济趋势。
个体生产指数
针对单一产品的产量变动,计算公式为:
$$text{个体指数} = frac{text{报告期产量}(q_1)}{text{基期产量}(q_0)}$$
例如,某工厂2024年生产1000台设备,2025年生产1200台,则个体指数为1.2(即增长20%)。
综合生产指数
适用于多种产品的整体产量评估,需结合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计算:
$$text{综合指数} = frac{sum (q_1 cdot p_n)}{sum (q_0 cdot p_n)}$$
其中,(p_n)为可比价格,用于消除价格波动对产量评估的影响。
如需更完整的行业案例或历史数据,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说明。
保证满意单卷蝶筛的发觉错误罚款记录非产气菌分子杂交甘松汞弧整流器购货退回通知单购买者归纳诊断策略鬼子合法赔偿合模装置颈横韧带集体安全两头烧火加热炉眉间脑膜炎隐球菌盘形发电机七硫化二铼人造毛皮防风胶神经膜鞘调整磨轮退休计划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