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arameter segment descriptor
parameter
【計】 argument
【醫】 parameter
【經】 parameter
【計】 segment descriptor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參數段描述符”(英文:Segment Descriptor)是内存管理單元(MMU)中使用的一種關鍵數據結構,用于定義内存段的屬性和位置。它充當操作系統與硬件之間的接口,确保程式對内存的安全、高效訪問。
段基址(Base Address):描述符的核心字段,指定該段在物理内存中的起始地址。處理器将邏輯地址中的偏移量加上此基址得到物理地址。
段界限(Segment Limit):定義該段的最大長度(以字節或頁為單位)。訪問超出此界限的地址會觸發異常(如通用保護錯誤)。
訪問權限(Access Rights):控制對段的操作類型,包括:
粒度位(Granularity Bit):決定段界限的單位是字節(Granularity=0)還是4KB頁面(Granularity=1)。這極大地擴展了可尋址空間。
其他标志位:如默認操作大小位(用于16/32位代碼)、方向位(影響數據段增長方向)等,具體取決于架構。
參數段描述符是實現分段内存管理模型的基礎。在x86架構的保護模式下,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存儲這些描述符。CPU的段寄存器(如CS, DS)存儲指向GDT/LDT中描述符的索引(選擇子)。當程式訪問内存時,硬件自動使用段寄存器中的選擇子查找對應的描述符,利用其中的基址和界限信息進行地址轉換和權限檢查,從而實現内存保護和隔離。
參數段描述符是計算機内存管理(特别是分段模型)的核心數據結構,它封裝了内存段的物理位置(基址)、大小(界限)和訪問控制規則(權限、特權級等)。理解其各字段的含義對于掌握操作系統内存管理、系統編程和硬件工作原理至關重要。其英文術語“Segment Descriptor”直接對應中文“參數段描述符”或更簡潔的“段描述符”。
字段/屬性 | 英文術語 | 功能描述 |
---|---|---|
段基址 | Segment Base Address | 定義内存段在物理内存中的起始位置 |
段界限 | Segment Limit | 指定内存段的最大長度,防止越界訪問 |
存在位 | Present Bit | 指示該段是否已加載到物理内存中 |
特權級 | 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 (DPL) | 設定訪問該段所需的最低CPU特權級别 |
類型字段 | Type Field | 區分段類型(代碼/數據/系統)并指定訪問權限 |
粒度位 | Granularity Bit | 決定段界限單位(字節或4KB頁面) |
标志位 | Flags | 包含架構相關的其他控制标志 |
段描述符是x86架構中用于定義内存段屬性的數據結構,位于全局描述符表(GDT)或本地描述符表(LDT)中,每個描述符占8字節。以下是其核心參數及含義的綜合解釋:
段基址(Base)
共32位,表示段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該地址以字節為單位對齊,用于計算邏輯地址到線性地址的轉換。
段界限(Segment Limit)
20位字段,定義段的大小。實際界限值由粒度标志G決定:
擴展方向(E标志)
結合段類型決定段的擴展方式:
特權級(DPL)
2位字段,定義訪問該段所需的最低CPU特權級(0~3,0為最高級)。
存在位(P)
1位标志,指示段是否在内存中。若P=0,訪問該段會觸發異常。
類型(Type)
4位字段,區分段類型:
粒度标志(G)
如前所述,控制段界限的計算單位。
默認操作尺寸(D/B位)
影響指令行為:
系統段标志(S)
S=1表示代碼/數據段,S=0表示系統段(如門描述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字段的二進制布局,可參考權威資料中的段描述符結構圖(如、10)。
抽樣對話編輯大陸法體系電化學腐蝕低波段惡性脫發放氣瓣高真空蒸發器刮牙緩沖儲藏接地回路金屬氧化物距離元軍紀可見單元髁間前窩庫斯柯皮氯貝特尿次減少歐姆計零位調整憑信托收據預付球形蒸煮器全同步機三班工作曬台生物學的手拉手塑料管碳酸化蹄葉橐吾未完成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