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microbiofacies是什麼意思,microbiofacie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n. 微生物相

  • 專業解析

    Microbiofacies(微生物相)是一個地質學和微生物學交叉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在特定沉積環境中,由微生物群落(如細菌、古菌、藻類、真菌等)及其活動(包括生長、代謝、生物膜形成和誘導礦化)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形态、結構和成分的沉積單元或岩石記錄。它反映了微生物群落與環境(物理、化學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

    詳細解釋如下:

    1. 核心定義與構成: Microbiofacies 的核心在于微生物活動對沉積物的改造和建造作用。它不僅僅是微生物化石的簡單堆積,更強調微生物群落通過其生命活動(如分泌胞外聚合物EPS、誘導碳酸鹽或矽質沉澱、改變沉積物孔隙度和粘結性)形成的具有可識别特征的沉積構造和岩石類型。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疊層石(stromatolites)、微生物席構造(microbial mat fabrics)、凝塊石(thrombolites)、樹枝石(dendrolites)等生物沉積構造,以及特定的微結構(如微晶套、微紋層、凝塊狀微結構)和生物礦物組合。來源:Noffke, N. (2010). Geobiology: Microbial Mats in Sandy Deposits from the Archean Era to Today. Springer. DOI:10.1007/978-3-642-12772-4; Riding, R. (2000). Microbial carbonates: the geological record of calcified bacterial-algal mats and biofilms. Sedimentology, 47(s1), 179-214. DOI:10.1046/j.1365-3091.2000.00003.x

    2. 形成過程與關鍵因素: 微生物相的形成是一個動态的生物-沉積相互作用過程:

      • 微生物定殖: 微生物(主要是光合藍細菌、硫酸鹽還原菌、甲烷菌等)在沉積物-水界面或淺表層形成生物膜或微生物席。
      • 生物捕獲與粘結: 微生物分泌的粘性胞外聚合物(EPS)捕獲、粘結沉積顆粒(如泥、砂)。
      • 生物誘導礦化: 微生物代謝活動(如光合作用、硫酸鹽還原)改變局部微環境的pH值、離子濃度等,誘導碳酸鹽(方解石、文石、白雲石)、矽質或磷酸鹽等礦物沉澱,這些礦物常圍繞微生物細胞或菌絲形成微晶套或膠結物。
      • 環境響應: 微生物群落的組成、活動強度以及最終形成的微生物相特征,強烈依賴于環境參數,如光照、水動力能量、鹽度、水深、基底性質、營養物質和氧化還原條件。來源:Dupraz, C., Reid, R. P., Braissant, O., Decho, A. W., Norman, R. S., & Visscher, P. T. (2009). Processes of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 modern microbial mats. Earth-Science Reviews, 96(3), 141-162. DOI:10.1016/j.earscirev.2008.10.005; Decho, A. W., Visscher, P. T., & Reid, R. P. (2010). Production and cycling of natural microbial exopolymers (EPS) within a marine stromatolit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19(1-2), 71-86. DOI:10.1016/S0031-0182(05)00068-6
    3. 研究意義與應用:

      • 古環境重建: 特定的微生物相是指示古環境(如古水深、古鹽度、古氣候、古氧化還原條件)的靈敏标志物。例如,疊層石形态常與水動力能量相關,某些微生物席構造指示了暴露或水下環境。
      • 生命演化證據: 微生物相(尤其是疊層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記錄之一(可追溯至35億年前),為研究早期生命形式、生态系統演化及地球早期環境提供了關鍵證據。
      • 油氣儲層表征: 在碳酸鹽岩儲層中,微生物相(如凝塊石、樹枝石)形成的孔隙網絡(如格架孔、遮蔽孔)對儲集性能有重要影響,識别微生物相有助于儲層質量預測。
      • 現代環境指示: 研究現代環境(如鹽湖、熱泉、潮坪)中的微生物相,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環境相互作用的機制,并為解釋古代記錄提供類比模型。來源:Bosak, T., Knoll, A. H., & Petroff, A. P. (2013). The Meaning of Stromatolites.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41, 21-44. DOI:10.1146/annurev-earth-042711-105327; Pacton, M., Fiet, N., & Gorin, G. E. (2014). Microbial facies in a tropical fluvial system: The case of the Mahakam River (Indonesia). Sedimentary Geology, 303, 1-14. DOI:10.1016/j.sedgeo.2014.01.005

    Microbiofacies 是地質記錄中由微生物活動主導形成的、具有可識别特征的沉積單元,其研究融合了微生物學、沉積學和地球化學,是解讀地球曆史環境變遷、生命演化以及特定類型岩石(尤其是碳酸鹽岩)儲層性質的關鍵窗口。

    網絡擴展資料

    根據現有信息和構詞法分析,“microbiofacies”是一個由“microbio-”(微生物)和“-facies”(相)組成的複合詞,可能屬于地質學或微生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以下是綜合推測和解釋:

    詞義解析:

    1. 構詞分解:

      • Microbio-:前綴,源自“microbiology”(微生物學),指與微生物相關的内容。
      • -facies:後綴,在地質學中表示“相”,即特定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岩石或沉積物特征組合。
    2. 推測含義: 可能指微生物岩相,即通過微生物群落及其活動形成的沉積岩特征,反映古環境條件(如水體鹽度、溫度等)。例如,微生物席(microbial mats)形成的疊層石(stromatolites)可被視為一種microbiofacies。

    3. 應用領域:

      • 地質學:用于分析古環境或油氣儲層中的微生物作用痕迹。
      • 沉積學:描述微生物對沉積結構和礦物成分的影響。

    注意事項: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解釋,請提供上下文或查閱地質微生物學領域的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would ratherpersuadevariedcaptionmilitarysustainsuffragecaricaturedcarneousDoongrudginglymannerlessrecommendationsAttic saltbreast milkCategory Managementgood habitin a millioninflammable gassoybean mealtake the throneduryleneechopathiaelectressempodiumgamesomehypogalactiaintrapsychiclevoglucosanlog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