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皮膚紅變;[有化] 赤藓糖
Erythrose 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Erythrose 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四碳單糖(醛糖或酮糖),屬于赤藓糖家族。其化學式為 $mathrm{C_4H_8O_4}$,結構式為: $$ begin{aligned} &text{醛糖形式:} quad mathrm{HOCH_2(CHOH)_2CHO} &text{酮糖形式:} quad mathrm{HOCH_2(CHOH)COCH_2OH} end{aligned} $$ 它是糖代謝的重要中間産物,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卡爾文循環中,4-磷酸赤藓糖(Erythrose-4-phosphate)參與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名稱來源于希臘語“ἐρυθρός”(erythros,意為“紅色”)。1850年法國藥劑師Garot從大黃中提取到一種在堿性條件下變紅的物質,據此命名為“Erythrose”。
在醫學領域,erythrose 偶爾被用來描述皮膚異常發紅的症狀(如紅斑),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Erythrose 的差向異構體為“蘇阿糖(Threose)”,兩者可通過化學合成或生物轉化相互關聯。
詞性: 名詞
發音: [ɛrɪθroʊz]
定義: 一種單糖,分子式為C4H8O4,是一種具有光學活性的四碳糖。
用法: erythrose是一種生物學上重要的分子,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藥物研究等領域。
解釋: erythrose是一種四碳糖,由兩個三碳的糖醛酸分子縮合而成。它是一種具有光學活性的分子,可以分為D-erythrose和L-erythrose兩種。D-erythrose是一種天然存在于生物體内的分子,是糖代謝途徑中的重要中間體之一。L-erythrose則較為少見,常作為合成藥物的原料使用。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