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abled person是什麼意思,disabled pers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傷殘人士;殘疾人
例句
How can a disabled person sail around the world?
一個殘疾人是如何航海環遊世界的?
This beautiful song was written by a disabled person.
這首優美的歌曲是一名殘疾人譜寫的。
In the learning-disabled person, however, these cells were gray.
然後對于有學習障礙的人,這些細胞卻是灰色的。
To a disabled person, even 50 meters is a long distance to cover.
對一個殘疾人來說,50米的路程也是困難的。
No one in the bar appears surprised to see a disabled person dancing.
看到希福跳舞,酒吧裡的人似乎一點都不吃驚。
專業解析
"disabled person" 是一個英語複合名詞,用于指代殘疾人。其核心含義是指因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傷或狀況,在參與社會生活和進行日常活動時可能面臨障礙或限制的個人。
理解這個術語的關鍵在于兩點:
-
"Disabled" (殘疾的):
- 這個詞描述的并非僅僅是個人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傷本身,而是損傷與環境、态度和社會障礙相互作用的結果。
- 它強調社會和環境因素在制造障礙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一個使用輪椅的人本身具有肢體損傷,但使其“殘疾”的往往是缺乏無障礙坡道、電梯或交通工具等環境因素,以及潛在的歧視性态度。
- 這是一種社會模式的殘疾觀,區别于僅僅關注個體損傷的“醫療模式”。
-
"Person" (人):
- 這個詞至關重要,它強調首先且最重要的是一個“人”,擁有與所有人相同的權利、尊嚴和價值。
- 它反對将人僅僅定義為他們的殘疾或狀況(例如,避免使用“殘疾人”作為唯一标籤,而忽略其作為個體的其他身份和屬性)。
因此,"disabled person" 的整體含義可以理解為:
一個因身體或精神損傷(如視力、聽力、肢體、智力、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損傷)而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面臨障礙,導緻其無法在與其他人在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 這個術語将重點放在社會和環境障礙(disabled by society)上,而非僅僅是個人的損傷本身,同時強調其作為“人”的完整性和主體性。
關于術語使用的說明:
- 身份優先語言 vs. 人本優先語言: "Disabled person" 是一種身份優先語言(Identity-First Language - IFL),即殘疾被視為個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例如 Deaf person, Autistic person)。另一種常見的是人本優先語言(Person-First Language - PFL),即 "person with a disability"。哪種更受青睐因個人、群體和文化而異。
- 許多自我倡導者(尤其是聾人群體、自閉症群體)更傾向于使用身份優先語言(如 "Disabled person", "Autistic person"),認為殘疾是他們身份的核心部分,不應被語言分隔開或暗示需要“首先是人”。
- 其他群體或個人可能更偏好人本優先語言(如 "person with a disability"),強調人性優先。
- 最佳實踐是尊重個人的自我認同偏好。 當不确定時,可以詢問或觀察群體常用的術語。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等地,"disabled person" 作為社會模式的标準術語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權威參考來源:
-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 CRPD): 這是關于殘疾人權利的核心國際人權條約。其序言明确指出:“殘疾是一個演變中的概念,殘疾是傷殘者和阻礙他們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的各種态度和環境障礙相互作用所産生的結果。” 這清晰地闡述了“殘疾”的社會模式理解,是理解 "disabled person" 含義的基礎。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世界殘疾報告》: WHO 的報告采納了《殘疾人權利公約》的殘疾定義,強調殘疾是健康狀況(疾病、損傷、創傷等)與個人和環境因素(環境障礙、态度等)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結果。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殘疾與健康: CDC 将殘疾定義為“身體或精神健康狀況導緻的,在與人、事及周圍世界進行互動(活動)和執行任務(參與)時受到限制的任何狀況”。這涵蓋了身體功能和結構、活動限制和參與限制三個層面。
- 英國政府 - 《平等法案》(Equality Act 2010): 該法案對殘疾的法律定義包含了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傷,且該損傷對個人進行正常日常活動的能力有實質性的、長期的不利影響。這反映了對障礙影響的法律認可。
- 殘障權利/倡導組織: 許多由殘疾人領導的組織在其溝通和立場文件中明确使用并解釋 "disabled person" 這一術語及其背後的社會模式理念。例如,英國的 Scope 或 Disability Rights UK。
網絡擴展資料
"Disabled person" 是一個英語複合詞,由形容詞 "disabled"(殘疾的)和名詞 "person"(人)組成,通常指因身體、智力、感官或精神損傷而在社會參與中遇到障礙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定義
- 醫學角度:指因先天或後天損傷導緻身體功能受限者,如肢體殘疾、視力/聽力障礙、神經系統疾病等。
- 社會模式:強調障礙源于社會環境對差異的排斥,而非個人缺陷,如缺乏無障礙設施造成的活動限制。
二、語言使用注意事項
- 人本優先語言(Person-First Language):
- 更推薦使用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強調「人」的主體性(如:She is a person with a visual impairment)
- 身份優先語言(Identity-First Language):
- 部分群體傾向 "disabled person",認為殘疾是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如聾人文化常用 "Deaf person")
三、相關術語對比
術語 |
適用性 |
備注 |
Handicapped |
已過時且含貶義 |
現多用于停車标志(handicapped parking) |
Differently abled |
争議性委婉語 |
可能被視作回避現實問題 |
Special needs |
教育領域特定使用 |
日常語境慎用 |
四、法律定義差異
- 美國《ADA法案》:涵蓋影響主要生活活動(行走、視力、學習等)的損傷
-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強調社會障礙與權利平等
五、文化敏感性
避免将殘疾等同于「缺陷」或「悲劇」,可采用中性描述:
- 正例:輪椅使用者(wheelchair user)、自閉症譜系人士(autistic individual)
- 反例:殘疾受害者(victim of disability)、不正常(abnormal)
建議根據具體情境和個體偏好選擇用語,必要時可直接詢問對方傾向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the day after tomorrowGhanabe in agreementbreeze upbindersbutcheringconnectivitydisablementearthpeaEllisonjeopardizingmildnessmultiplexshadiestsubprimeasphalt binderbuttered toastchemical additivein perpetuityperformance managementplay the guitarageotropismbasifugedegraseucazulenefisherfolkjointlesskasbahlactochromeles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