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闆鉛鈾礦
Three radioactive minerals are curite, sklodowskite and cuprosklodowskite.
三種放射性礦物是居裡石、矽卡洛多夫石和銅矽卡洛多夫石。
Curite(鈾鉛礦)是一種稀有的鈾氧化物礦物,化學式為Pb₃(UO₂)₆O₈(OH)₂·3H₂O,屬于斜方晶系。它通常呈纖維狀、針狀或放射狀集合體,顔色為橙紅至深紅色,具有玻璃光澤和半透明性質。該礦物因含鈾元素而具有放射性,主要形成于鈾礦床的氧化帶中,常與矽鈣鈾礦、鋇鈾雲母等次生鈾礦物伴生(來源:Mindat礦物數據庫,鍊接:https://www.mindat.org/min-1204.html)。
在物理性質方面,curite的摩氏硬度為4-5,比重高達6.3-7.1,這與其含鉛量密切相關。其熒光特性在紫外線下呈現弱黃色反應。該礦物最早于1921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前紮伊爾)的Shinkolobwe鈾礦床被發現,由地質學家Alfred Schoep命名,詞源來自著名物理學家居裡夫婦(Pierre Curie和Marie Curie),以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研究的貢獻(來源:Handbook of Mineralogy,鍊接:http://www.handbookofmineralogy.org/pdfs/curite.pdf)。
從應用角度看,curite作為鈾礦石具有核能開發價值,但其開采需嚴格遵守輻射防護規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建議,處理此類礦物時應配備專業防護裝備,并限制單次接觸時間(來源:IAEA安全标準系列No. RS-G-1.7)。在礦物收藏領域,其鮮豔色澤和獨特形态使其成為高級收藏品,但需使用鉛玻璃容器密封保存。
Curite 是一種含鈾的礦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Curite 的中文譯名為闆鉛鈾礦,屬于鈾礦物的一種,常見于鈾礦床的氧化帶中。其英文發音為 /ˈkjʊəraɪt/(英式)或 /ˈkjʊəraɪt/(美式)。
化學組成與特性
化學成分為Pb₃(UO₂)₅O₁₃·4H₂O,主要含鈾、鉛、氧及結晶水。它通常呈橙紅色至深黃色,晶體結構為斜方晶系,常以纖維狀或塊狀集合體形式出現。
産狀與共生礦物
闆鉛鈾礦多形成于鈾礦床的氧化環境中,常與深黃鈾礦(Gummite)等礦物共生,是鈾礦資源的重要指示礦物之一。
應用與注意事項
由于含鈾元素,curite 具有放射性,需在專業防護下進行研究和處理。它主要用于鈾礦勘探及核工業原料提取。
如需更詳細的礦物學數據(如硬度、比重等),建議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