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二進制自動計算機(binary automatic computer)
BINAC(Binary Automatic Computer)是電子計算機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早期機型,由美國工程師J. Presper Eckert和John Mauchly于1949年設計制造。該計算機由Eckert-Mauchly Computer Corporation為北美航空公司開發,主要用于彈道導彈軌迹計算和航空導航系統模拟。作為首個采用并行處理架構的計算機,BINAC通過雙CPU設計實現了指令同步執行,其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4,000次加法操作,相比前代ENIAC體積縮小了85%,功耗降低至5千瓦。
BINAC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1) 首次将程式存儲介質從打孔卡片改為磁性磁帶;2) 采用二進制而非十進制進行運算;3) 引入自檢電路實現錯誤檢測。這些技術特征為後續UNIVAC I的設計奠定了基礎,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檔案顯示,BINAC的指令集架構直接影響了1951年問世的UNIVAC系統。盡管最終隻生産了兩台原型機,但該機型證明了電子計算機在商業應用中的可行性,計算機曆史博物館将其列為「現代計算體系結構的重要過渡形态」。
BINAC是“Binary Automatic Computer”(二進制自動計算機)的縮寫,特指1949年由埃克特-莫奇利公司(Eckert-Mauchly Computer Corporation)為諾斯羅普飛機公司(Northrop Aircraft Company)研發的早期電子計算機。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并行處理技術的計算機,設計初衷是為航空領域提供高速計算支持,但實際應用有限,僅生産了一台原型機。
技術背景
BINAC采用二進制運算系統,使用約700個真空管,存儲容量為512字(16位/字),運算速度約為每秒1000次加法。它的設計為後續UNIVAC系列計算機奠定了基礎。
曆史意義
雖然BINAC未大規模商用,但作為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推動了存儲程式式計算機的發展。其雙處理單元設計(冗餘備份)在當時具有創新性。
其他解釋
部分詞典可能将BINAC拆解為“bi-”(雙)和“nac”(詞根不明),引申為“雙成分的”或“雙系統”(如),但此類用法在技術文獻中極為罕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計算機發展史相關文獻。
TV stationfine artslose track ofspeak one's mindarchdeaconChenzhouinstinctsnonattendanceplungedseekethsturdieststylisticwinnowerwraparoundfull bodiedleveraged buyout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tential buyerreserve currencyskin lesionspace explorationstraight shooterswitching powerchlorothendesmonehydrolocatorinfructescencekatabaricMeramecianmesost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