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ructescence是什麼意思,infructescenc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植] 果序
專業解析
infructescence(果序)是植物學術語,指由多個果實聚集在花軸上形成的複合結構,通常由花序發育而來。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植物學家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在19世紀提出,用于描述植物從開花到結果的形态變化過程。
一、定義與形成機制
果序的形成可分為三個階段:
- 花器官保留:花萼、花托等非生殖器官在授粉後持續存在
- 組織轉化:子房發育為果實,花軸木質化或肉質化
- 結構重組:原花序中的花朵間距因果實膨大而改變,如傘形花序可能轉變為傘形果序
典型例子包括桑樹的聚花果(由雌花序發育)和菠蘿的複果(由穗狀花序發育)。
二、分類與功能
根據《國際植物形态學術語》(2022版),果序可分為:
- 簡單果序:保留原花序形态(如油菜的總狀果序)
- 複合果序:結構發生顯著改變(如無花果的隱頭果序)
其生物學功能包括:
- 增強種子傳播效率(如懸鈴木的球狀果序利于風力傳播)
- 提高防禦能力(如蓖麻果序的刺狀結構)
- 促進協同發育(如葡萄果序的同步成熟機制)
三、研究價值與應用
果序形态學在植物分類學中具有重要鑒别價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2023年的研究顯示,栎屬植物果序的苞片排列模式可作為物種鑒定的關鍵特征。現代農業中,通過調控果序密度可提高芒果、荔枝等經濟作物的産量(《園藝科學》第41卷)。
該術語的規範使用參見:
網絡擴展資料
以下是關于單詞infructescence 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詞源
- 基本含義:在植物學中,infructescence 指植物花序(inflorescence)在授粉後發育形成的果實集合體,即“果序”。
- 詞源:源自拉丁語前綴 in-(表示“進入”)和 fructus(果實),結合後綴 -escence(表示狀态或過程)(注:的權威性較低,此解釋需謹慎參考)。
2.發音與詞性
- 音标:英式發音為 /ɪnˈfrʌktesəns/,美式發音為 /ˌɪnfrʌkˈtesəns/。
- 詞性:名詞(Noun)。
3.植物學中的功能
- 果序是植物繁殖結構的一部分,通常由多個小果實(如漿果、蒴果等)組成,形态可能呈現下垂、直立或簇生等狀态。
- 例如果序的典型特征可能包括粗壯的軸(infructescence stout)或瘤狀皮孔(strumose lenticels)。
4.例句
- The infructescence is mainly covered with strumose lenticels.(果序表面主要覆蓋瘤狀皮孔。)
- After flowering, the inflorescence develops into a mature infructescence.(花朵凋謝後,花序逐漸發育為成熟的果序。)
5.相關術語
- Inflorescence(花序):開花階段的結構,與果序對應。
- Fruitlet(小果實):果序中的單個小果實單位。
如果需要更專業的植物學擴展知識,建議查閱植物學詞典或文獻(如海詞詞典或相關學術資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