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y record;ancient books] 古代的著作
(1).指古文尚书。《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
(2).泛称传世的古籍。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然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自 唐 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两三本古书。”亦专指经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述类例》:“书作於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概曰古书。”
(3).指隶书以前的古代字体。 唐 张怀瓘 《书断上·八分》:“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4).指古人手书。 元 虞集 《题吾子行小篆卷后》:“丹书所载,器亡文存,所尤可思者,古书之不可復见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古书汉语 快速查询。
古书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文献,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学定义,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古”指时代久远(通常指先秦至清末),与“今”相对;“书”指装订成册的著作。合称指古代编纂、抄写或印刷的典籍。
包含简牍、帛书、手抄卷子、雕版印刷本等历史形态,如《说文解字》释“书”为“著于竹帛谓之书”。
涵盖经(如《周易》)、史(如《史记》)、子(如《庄子》)、集(如《楚辞》)四部典籍,以及方志、谱牒等专题文献。
具有特定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版式(如鱼尾、版心)及字体(如楷体、仿宋),体现时代技术特征。
保存古代思想、科技、制度等原始记录,如《天工开物》记载明代工艺,《永乐大典》辑录佚籍。
国家图书馆《古籍定级标准》将清代以前文献列为珍贵文化遗产,强调修复与数字化保存的必要性。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规范》
“古书”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或著作,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例如《汉书·王莽传上》提到的“逸《礼》、古《书》”。
狭义指代
广义泛称
古书是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可提升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和语言能力。例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中“琦有一古书”的情节,反映了古书在历史叙事中的作用。
如需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分类,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学术文献。
卬头阔步办好碧池毕罗出奴入主杵声刺字道帽盗明掉动杜蔽腭锋发花放失反思拊搏抚存傅险光晷国境蛊气合会黄屋朱轮见地揪扯局限性开业磕脑蓝田猿人酪粥乐謌莲米六花流郁煤砖磨盾鼻魔王骞扑期集青衣梦情语曲蹴染指垂涎人外孺弱射生户苏裱锁闼天忧罔罟卫星雾乱夏李祥哀先事霄露消灭下死劲下学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