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意思、拔山扛鼎的详细解释
拔山扛鼎的解释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云笈七籤》卷七八:“力则拔山扛鼎,倒拽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清 吴雷发 《说诗菅蒯》十二:“雕冰鏤石,小才也;拔山扛鼎,大才也。”
词语分解
- 拔山的解释 .比喻力大。《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盖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 扛鼎的解释 .举鼎。《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
网络扩展解释
“拔山扛鼎”是一个形容力量极大或气势雄伟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释义
字面意为“拔起大山,举起重鼎”,通过夸张手法形容力大无穷、勇猛超凡的状态。既可指人的力量,也可比喻事物具有强大能力或气势。
二、出处与背景
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两处记载:
- 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记载其天生神力);
- 项羽自叹“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其悲壮气概)。后世将两者结合,形成成语。
三、用法特点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如“他拔山扛鼎的气势震慑全场”。
- 适用场景:常用于文学描写或历史人物评价,如形容武将、运动员等。
- 近义词:拔山盖世、力能扛鼎;反义词:举鼎绝膑(形容力不能及)、软弱无力。
四、延伸说明
- “扛鼎”中的“扛”读作gāng(非káng),特指双手举重物的动作;
- 鼎为三足两耳的青铜器,重达数百斤,象征力量与权力。
示例
《儒林外史》曾用此成语描述壮士风采:“少妇骗人折风月,壮士高兴试官刑。”
提示:如需完整文献出处或更多例句,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相关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拔山扛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力量非凡,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或承担重大责任。下面是有关该成语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拔:手
- 山:山
- 扛:手
- 鼎:金属
来源:
《拔山扛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描述了淮阴侯刘邦(刘备)的英勇故事。该成语由来是刘邦年轻时背着一个大铁鼎,顶着重压,努力走过险峻的山路。这个故事展示了刘邦非凡的力量和勇气。
繁体字:
《拔山扛鼎》的繁体字为《拔山扛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 汉字“拔”、“扛”、“鼎”写作“撥”、“扛”、“鼎”。
例句:
他真是一个拔山扛鼎的人,可以胜任任何艰巨的工作。
相关词语:
组词: 拔地而起、挺身而出、力大无比
近义词:力大无穷、力大无比、力量巨大
反义词:力量不足、虚弱无力、无力回天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