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结参与。 唐 元结 《自释》:“彼誚以聱者,为其不相从听,不相鉤加……吾不从听於时俗,不鉤加於当世。”
“钩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勾结参与”,通常用于描述不正当的联合或介入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钩”和“加”组成,其中“钩”在此处引申为暗中牵连、勾结,“加”指加入或参与。整体强调通过隐秘手段联合他人共同介入某事。
语境与用法
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贬义语境中,例如唐代元结《自释》中写道:“不相鉤加……不鉤加於当世”,表达拒绝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词性特点
属于动词性短语,多用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文本或特定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
延伸辨析
需注意与单纯“勾结”的区别:“钩加”更突出“参与行动”的层面,而不仅是密谋联合。
该词具有负面色彩,多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达成协作关系并介入事务。若需具体例句或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献相关条目。
钩加(gōu jiā)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部首钅(钅)和加(口)组成,其中钅是金属的象形字,加是表示动作的字。
钩加源自于《尔雅·释钩》。在现代汉字中,繁体形式为「鉤加」。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钩加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人将钩加的首字「钩」写作「句」的上方加一个「钅」,以表示金属钩子的形态。而加的字形与现代相似。
以下是钩加在句子中的例句:
钩加的组词:钩针、加法、加工、加热、加速等。
钩加的近义词:掛、掛勾、掛件。
钩加的反义词:除、减、削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