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操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卢文弨 补注:“履立,谓操履树立。”
“履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操守,强调个人在品德或行为上的坚持与树立。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人的操守或道德准则,尤其强调通过实践来确立自身品行(、)。例如《颜氏家训》中提到:“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意为缺乏操守的人会逐渐堕落。
词源解析
古籍引用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卢文弨补注:“履立,谓操履树立。”)(、)
现代延伸
部分解释将其扩展为“履行职责、实现承诺”,但此用法更接近现代引申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详细出处,可参考《颜氏家训》及相关古籍注疏。
履立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脚蹬鞋子或穿鞋子站立的动作。它可以表示身份、地位的改变、正式举行某个仪式或仪式性的动作。
履立的拆分部首是尸(shī)和立(lì),属于形声字。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
履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履,古时用作鞋子,立指站立。当一个人身份地位改变或举行一场仪式时,通常都会穿上鞋子,站立在一定的场合之中。
繁体字“履立”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和写法,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会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履立”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变化,但整体意义一致。
1.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履立在舞台上接受颁发学位证书。
2. 他履立于法庭上,宣誓为真相作证。
履行、履历、履约、履带。
踏立、穿鞋站立、踩立、踩踏立足。
脱立、解除脚履。
【别人正在浏览】